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观察专栏|刘奇:耕地之外,乡村还有红线要守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发布时间:2021-02-08 12:26:54

  农村改革需要“底线思维”,除了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外,农村发展中还有一些红线亟待坚守。

  旧村改造“止推”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传统村落最为原真、完整、集中地反映我国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主要载体,是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老根”,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深深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但一些地方为了改变乡村面貌,动用行政力量大规模地进行“拆村并居”,把存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旧村庄统统夷为平地,另起炉灶,建起新社区,这种行为看起来很现代、很时尚,然而,这是一种与传统“断舍离”的时尚。村落中原生态格局没了,世代构建的人际关系没了,长期积淀的传统文化没了,约定俗成的乡里制度没了。几千年的历史在这里化为灰烬,从零开始;千秋万代遗传的民族基因在这里库毁物逝,烟消云散。农民失去了亲切熟悉的家园,游子失去了寄托乡愁的场景,民族失去了文化传承的根脉。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美好传统的国家,乡村的转型与发展如果“一刀切”地斩断“传统之脐”,带来的灾难与混乱将是长久与深重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如果丢了传统,就割断了精神命脉,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境地。我们需要发展现代、融入未来,但必须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与传统决裂,伟大的民族总是善于评价传统、解释传统、继承传统、重塑传统,从传统中寻找智慧和力量。中华民族正是依靠重视优秀传统,五千年文明才连绵不断,源远流长。有历史才有根基,才有归属感和厚重感。我们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否定过去,割断历史,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如果眼高于顶,只会在白纸上描绘未来,那么,建起的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乡村建设应该遵循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合理注入现代元素,以“外面五千年,内里五星级”的理念让传统与现代在村落里和谐统一,这样既能保留传统文明和乡土记忆,注重村庄的价值、影响和历史地位,又具有现代精神。因此,乡村建设决不可统统推倒重来,这是不可逾越必须坚守的红线。

  生态环境“止恶”

  耕地、水和空气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三个基本要素,建立在耕地基础上的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不仅要保证农产品的数量,更要注重农产品的质量。生态安全给社会提供健康的自然环境。而自然生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耕地质量,没有优质的土地,也就生产不出优质的农产品。在城市化进程中,污染企业正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从城市向农村梯度迁移,再加上农药、化肥、除草剂、农地膜的污染,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中央把环境作为突击战的硬仗全面展开攻坚,成效巨大,但这是个积重难返的老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需要下大功夫持之以恒防止恶化。连年持续高频率使用化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地板结、土壤酸化、食物质量下降。很多有益元素已严重低于历史的最好水平,比如钙质,根据相关研究,用化肥生产出来的小麦面粉,比用有机农业模式生产的面粉缺钙76%,其余蔬菜、水果缺钙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为了弥补钙的缺失,人类就发明补钙的方法,但那些无机钙很难被人体吸收,这是本末倒置的无奈之举,食物补钙才是王道,这是最朴素的道理。乌克兰人体清理专家对死亡的病人体内有毒垃圾进行分离,平均每人清理出3—5公斤毒垢垃圾,相当于体重的4%—6%。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世界有30多亿人不能吃到健康食物,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有益元素,中国有3 亿多人处于“隐性饥饿”状态。生态环境需要“止恶”,再恶化下去恐怕真的会导致人类健康无药可治的后果。要杜绝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现象,引导民众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严格控制以化肥、农药、农膜和抗生素等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品使用量。在乡村建设中,还应坚守原生态理念,不过度削山填坡,不过度硬化河沟驳岸。在强化约束上,借助和使用好全国生态环境普查数据,设置具体考核指标。地方各级主政官员,在任期内生态环境的主要指标只能改善,不能恶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在离任时进行考核,出现恶化应严格落实责任终身追究制,用考核指挥棒引导地方主政官员把好农村生态环境关。

  近二十年来,农村一直在进行“撤点并校”改革,大量撤销农村中小学,使学生被迫集中到乡镇和县城读书。学校撤了,教师没了,学生走了,乡村教育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乡村孩子从小就脱离了乡村生活环境,导致认知缺失、情感缺失和价值缺失。从认知上看,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才能熟知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的近距离观察,对农业知识的日积月累,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方式和规律,在耳濡目染下掌握从播种到收割的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从情感上看,只有在农村长期生活,才能对农村产生深厚感情,即使长大后来到城市工作,仍然情牵故土,心恋家乡;从价值观上看,脱离农村的生长环境,也就难以形成真正热爱农村的价值观,往往是从城市本位出发来看待乡村。在农村接受教育长大的孩子,才会更加热爱乡村。乡村振兴靠人,尤其是靠本地的人,不注重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乡村振兴就缺乏长远的发展动力,而乡土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发达的乡村教育。只有乡土环境才是乡土人才的孵化器。全世界的义务教育共同特点就是就近和免费,我国乡村义务教育务必严格落实政府责任,充分体现这两个特征:一是大力恢复乡村学校,全面贯彻国家“单程不能超过半小时的路程”的标准;二是消除农民的隐形负担。乡村孩子到镇上读书,每年要多开支上万元,到县城读书要多花2万元左右。只有就近读书,农民才能免除这种本不该承受的负担。这是防止乡村教育持续下滑、守好乡村教育底线的关键点。乡村教育必须“止衰”,否则,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便缺乏人才支撑,应学习日本经验,哪怕再偏远的乡村只要有一个孩子,学校也要办下去,这是乡村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谁都无权剥夺。

农民利益“止损”

  一个社会的文明尺度,取决于对待弱者的态度。农民处于社会分层的底端,理应在改革中分享更多的利益,承受更少的代价,这才是一个理想中的社会,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农民往往成为利益的隐性受损者。例如,在“拆村并居”中,看似让农民住上了楼房,提高了生活质量,实质则是让农民上楼然后腾出宅基地,而被腾出的宅基地用地指标拿到城市高价售卖后,农民却分不到水涨船高后的增值利益。农民上楼后,生产生活更不方便,减少了收入,增加了生活成本支出。在吸引资本下乡过程中,一些地方通过行政干预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表面上看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但却侵害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资本下乡大面积圈占土地而不精心经营,对农民带来了事实层面上的“挤出”效应而不是“带动”效应;在环保风暴下,看似是要改善农民的人居环境,禁止农民养猪养鸡,宣称“无猪市”“无鸡县”,但实际却减少了农民的生计来源,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影响了小农户自产自销的生活质量。一些基层政府追求“一刀切”管理,运动式推动,表面上显得十分“积极”,从本质上却是懒政、惰政、庸政,让农民成为农村改革社会成本和代价的承担者,违背了改革的初衷。民生是头等大事,农村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主体性,增强农民发展权,这是一切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保护好农民合法权益,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没有农民的参与,即使是最完美的发展方案,从农民的眼中看来,也是外部强加的,与己无关,是不可持续的,没有生命力的。乡村改革务必避免把乡村变成“城市剩余资本”投资分肥的竞赛场,如果只有少数精英、商人、能人大户从中获益,就违背了乡村振兴的初衷。农民利益必须“止损”,农村一切工作都应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加以审视,同时应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组织化程度,增强话语权,提高谈判地位,保障和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作者简介:刘奇,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主要着作:《刘奇文丛六卷》《中国三农危与机》《贫困不是穷人的错》《大国三农 清华八讲》《乡村振兴:三农走进新时代》等十余部。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1年第2期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社会、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

相关阅读

  专家简介:许定国,省文艺理论会会员、美学学会会员、口才与演讲学会终身会员,衡阳市政协特聘文史专家。获国家曾宪梓教育基金高师优秀教师奖、衡阳市优秀教师,主编出[详细]

2021-02-08 12:27:59

  农村改革需要“底线思维”,除了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外,农村发展中还有一些红线亟待坚守。  旧村改造“止推”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详细]

2021-02-08 12:26:54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韩非子·有度》张家慧  一、张家慧其人其事  张家慧者,重庆籍人也,西南政大博士学历。从2004年09月至2019年11月,曾任海南省高级人民[详细]

2021-02-08 12:26:15

借我来生锦瑟华年  读宋代贺铸五律《秦淮夜泊》  文/詹子  岁末年初,詹子工作上的事情特别多,“时间嗅”已经很久没有上新了,内心非常愧疚。今天刊发的这[详细]

2021-02-08 12:25:05

  收到了不少读者的反馈,觉得很受触动,也认可我的观点,自己也在积极努力,可是就是没有太大的成绩,感到到了瓶颈期了,也预感是所在平台不适合自己了,但什么才是好平[详细]

2021-02-08 12:24:12

  现代公司组织是一个等级型的层级构建。从上而下,主要有决策层、监督层、经营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等。具体到现实中的某家公司,还会因为不同的产品、服务、技术和商业模[详细]

2021-02-08 12:23:31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十四五”  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详细]

2021-02-08 12:22:31

  生命像一首老歌,沁人心脾,历久弥新。  我天生五音不全,不爱唱歌,无论在什么场合,从来不唱歌,但不妨碍我对音乐的喜爱。  回首四十年的人生路,有三首老歌让我[详细]

2021-02-01 16:14:10

  • 意见反馈:axlt6@qq.com
  • 网站网址:www.tuiguang158.com
  • 内容合作:axlt6@qq.com
  • 声明:采集内容出问题请联系邮箱处理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