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上午,澥浦核星农场的无花果大棚里,果香扑鼻。掀开塑料膜,火热的气息裹挟着甜味扑面而来,近500株无花果树郁郁葱葱,巴掌大的绿叶下,红彤彤的果实缀满枝头。熟透的无花果表皮裂开小口,露出蜜糖色的果肉,轻轻一碰,汁水就渗了出来。“一个能有二三两重。”农户朱利农弯腰托起一颗果子说,“剥了皮直接吃,比蜜还甜。”
朱利农是土生土长的澥浦农民,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种了几十年蔬菜,却从没想过自己会改行种果树。“以前觉得种菜稳当,赚点小钱够吃饭就行。”转折发生在五年前,他随手栽了棵无花果树,成熟后摘下一尝,惊得直拍大腿:“这也太好吃了吧!”邻居们尝了也连连称赞,有人甚至掏钱要买。老朱动了心思:要不试试规模种植?
第一年,老朱雄心勃勃地种下1000多株无花果,结果第三年就遭了殃。“天牛把树干蛀得千疮百孔,鸟群天天来啄果子,最后连一棵都没保住。”老朱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去年。区农技协会会长童项强对他说:“无花果娇贵,得请进大棚。”就这样,他的无花果住进了钢结构大棚,防虫网把天牛挡在外头,尼龙网罩住果树防鸟啄食。“你瞧这叶子,油亮亮的,很健康,这样产量和品质才好。”他撩起叶片展示,语气里满是骄傲。
说罢,老朱挎着篮子继续采摘。成熟的果子得戴手套轻拿轻放,稍不留神就会捏出蜜汁。“现在每天能摘150斤左右,微信订单都接不过来。”老朱掰着手指算账:7月到9月底是采收期,亩产1000多斤,批发价每斤12元,游客采摘零售能卖到15元,“比种菜强多了。”
临近中午,阳光把大棚烤得热腾腾的。老朱蹲在田埂上,望着满棚红果感慨:“种地人不怕吃苦,就怕路走不对。现在有了设施农业,我这‘甜蜜事业’总算走上正道。”
相关阅读
2025-08-22 11:41:26
2025-08-22 11:40:48
2025-08-22 11:40:15
2025-08-22 11:39:31
2025-08-22 11:38:29
2025-08-22 11:38:02
2025-08-22 11:36:06
2025-08-22 11: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