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美丽浙江建设等工作优秀单位名单公布,我市被授予“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银鼎,这是我市第六次捧回“大禹鼎”,第三次捧回“大禹鼎”银鼎。
“大禹鼎”是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是检验治水成效的重要标准。地处长江中下游入海口的平湖,缘何能够一次次捧回“大禹鼎”?去年,我市13个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17条市级河道平均水质首次全部达到Ⅲ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成功列入水利部第二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秸秆“变废为宝”“泡田水”等农田退水治理模式在全国推广;成功入选浙江省2024年度数字孪生水利试点项目清单;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得分创历史最高、全省排名提升幅度居嘉兴第一。
成绩的背后,是“五水共治”工作的久久为功。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源头治水。去年,全市扎实推进入河排口整治,累计排查河道2683公里,共计排查发现并交办问题排口299个,目前大部分问题已完成整改,为水环境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独山港镇还建成了省级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
持之以恒的治理下,平湖的水清澈起来了。在此基础上,平湖还不断做强管理运维。在市生态文明创建办常务副主任杨继抗的电脑上,有一个“‘水治溯’全域感智系统”,在这里,独山港镇全域水环境都能实时管控。黄姑塘的海港路桥点位,实时高锰酸盐指数3.42,氨氮指数0.04,总磷指数0.09……打开河道水质监测页面,点位水质情况实时更新。系统还串联了污水管网系统,水文系统,设置了河道保洁、圩区管理等板块,水环境实现实时监管,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处理。
平湖还充分发挥“河湖长+”作用,统筹推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推进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去年共建成碧水河道“水下森林”31.16公里、生态缓冲带11公里。同时有序推进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全年完成32家企业涉海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推进蓝色循环小蓝之家建设,积极构建海洋垃圾“搜集—储存—处理”完整链条。
水清岸绿花草香的幸福图景早已在平湖大地呈现。新仓镇放港河生态修复项目已完成93%,整条河道河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多,河岸边绿道贯通,绿植茂盛,美好的生态环境带给人满满的幸福感。市区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河道水清如镜,阳光下水下植物随波摇曳,鱼儿四处嬉戏、悠然自得,江南水乡的韵味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五水共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年,平湖“五水共治”的脚步依旧铿锵。一季度,全市17条市级河道,64个设有自动监测站的断面,其中有38个达到Ⅱ类水标准。118条镇级河道中,有64条水质达到Ⅱ类。
相关阅读
2025-04-21 12:05:45
2025-04-21 11:59:56
2025-04-21 11:49:22
2025-04-14 12:08:24
2025-04-14 12:07:47
2025-04-14 12:06:42
2025-04-14 11: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