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上海杨浦:大创智孕育大活力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3-04-21 09:09:36

  4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上海杨浦:大创智孕育大活力》的报道。

  坐拥复旦、同济等知名高校7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上海三分之一的研究生、五分之一的本科生;集聚美团、哔哩哔哩等“头部企业”集群,涌现叠纸、优刻得、复旦微电子等百余家“瞪羚”企业,各类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累计110余家……

  一幅幅层出不穷的创新热力图,勾勒出“科创立区”的杨浦春景。百年老城区如何独辟蹊径,走出新路?创业者缘何纷至沓来,“拎包入驻”?记者走进这一区域,解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厚植沃土,小种子孵出大生机

  深耕双创领域20年的大创智园区,位于上海商业中心五角场,一直是远近闻名的智力、活力、创力枢纽。在这里,总能找到企业从种子萌发、成长为隐形冠军的鲜活故事,完美诠释“0到10”全过程创新的轨迹。

  “步行五分钟就是网红餐厅,可以随时和周边高校的创业学子交流心得、碰撞梦想,要不你去‘大创智’看看?”2014年,一个不经意的建议,让刚从海外归来的赵斌在这里租下了3个工位,迈出创办“声网”的第一步。

  如今,“声网“技术服务已覆盖20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蝉联了实时互动云市场份额全球第一的位置。“我们研究的是底层技术,需要客户帮助打开更多场景。园区的生态集聚,不仅让有想法者迈得开步,更让你走得远。”赵斌说,左邻右舍的创业伙伴们助推企业迭代升级、小步快跑。

  从小小的1平方公里起步,到孕育4500多家双创企业、总营收超过3000亿元——“大创智”不仅是周边高校学子的梦想家园,也因厚积薄发的创力集聚,获评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20年高效做“创智”的定力,来自于杨浦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杨浦,是上海最具特色的老工业基地,辖区内11所高校云集。2003年4月,上海作出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决策,校区、社区、园区“三区联动”由此起航。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创业成功率比较高。事实上,在校的18万年轻学子,一茬一茬走出校门、走进园区、融入市场,让我们的创新力永远保持在18岁。”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朱鸽飞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杨浦创新发展的优势禀赋。舍得腾出最好的土地支持大学就近拓展;舍得把立竿见影的商业和地产项目让出来建设大学科技园;舍得投入人力物力整治和优化创业环境……20年来,杨浦始终坚守“三个舍得”,为18万人的18岁创新“续航”。

  一个小故事至今被津津乐道:2016年,杨浦区纪念路8号面临转型选择,尽管盖写字楼诱惑巨大,管理者还是决定将这一“黄金地段”改造为低密度的大学科技园。如今,10万平方米的上海财经大学科技园年产值已达70亿元,低密度楼宇换来高强度创新。

  从校门口伸出半个脚,到大踏步走向全世界,“三区联动”正从初期的“破墙”,走到智力和产业的“接力”,实现“学城、产城、创城”更高层级的融合。

  如今,7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杨浦扎根,占据上海半壁江山。“入驻长阳创谷的企业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7岁”“云计算崭露头角时我们就率先建立了上海首个创新基地”“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保持中心城区第一的位置”……打开校门,“18岁”的澎湃活力如同一江春水,承载众多创新创业者梦想远航。

  协同“破圈”,小火花迸发大能量

  无论是美团、字节跳动发力“在线新经济”,还是哔哩哔哩蓄势“元宇宙”,抑或是优刻得聚焦云计算、千寻位置瞄准卫星互联网……让人刮目相看的是,近年来拓展的不少新赛道,都能在杨浦找到“样板间”。

  这固然源于年轻创业者对风口点的敏锐把握,更离不开杨浦为科创提供“集成式服务”的保驾护航。

  “使用中国复志科技的3D打印技术后,我们的模型总制作成本减了五分之四。”韩国一家建筑工程环境检测公司,近日采购多台中国的大尺寸工业3D打印机。

  落户在湾谷科技园的复志科技,海外业务占比高达85%。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创业大赛冠军起步,在学校一墙之隔的创业苗圃发芽,借力湾谷的上海技术交易所壮大。“爆发性增长的每个关键节点,我们都能在周边找到贴心的服务、合适的伙伴和发展的空间,让我们心无旁骛地搞创新、往前冲。”复志创始人封华说。

  落户在杨浦的上海技术交易所,是服务技术“顶流”、联接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短短几年间,已完成技术交易鉴证112亿元、技术合同金额342亿元。

  为激活丰厚的“科创家底”、助力毕业“拎包”就地创业,杨浦区悉心布局各类功能性平台,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成果的高效转化,“无缝衔接”不同企业的“大小”需求。“我们环高校主动构建各类平台,让更多‘知识宝藏’更好更快地走出实验室,在市场找到生长的空间,解决裉节问题。”上海市杨浦区科委主任肖菁说。

  创业者的目光投向哪儿,政府的服务就辐射到哪儿。长三角一体化成趋势,杨浦主动倡导成立“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并被推选为首任理事长单位;企业面向国际赛场“冲锋”,相关职能部门就在旧金山湾区挂牌运营上海杨浦(硅谷)创新中心,跨越太平洋与硅谷开展创新合作。

  “我们致力于成为全球各类最好创新资源的汇聚区。”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薛侃说,主动对接长三角、全国乃至世界,结交协同创新的“新朋友”,“在这里,创业者永远不会觉得势单力薄”。

  好生态自带口碑。2023年,杨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双双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权威部门的肯定,恰恰是对这种“集成式服务”的印证。

  全域创新,大布局造就大未来

  近日,一笔来自杨浦区“星火燎原”计划的100万元引导资金,为明格科技送来“及时雨”。“我们研发的便携式完全可编程超声研究平台,可用于癌症智能化诊断,这笔钱有助于企业持续融资和市场开拓。”明格创始人邓寅晖说。

  与通常的政府扶持项目不同,“星火燎原”计划采用政府资助和市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的放矢地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

  创新是个“接力赛”,营商环境是量身定制的“补给站”。“政府为重点企业配备‘首席服务员’,能有效促进政企沟通,让‘政策主动找企业’,这对创新种子的孵化和成果的落地至关重要。”纬景储能副总裁谷雨说。杨浦首创的“首席服务员”“办不成事线上窗口”等新举措,正在全市复制推广。

  “杨浦正在打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跨前一步做足创新配套,把最好的资源配给最有潜力的科创企业,让资本敢投、企业敢闯。”薛侃说。

  创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之源。2022年,在疫情冲击等复杂局面下,杨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76.97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在上海各区排名前列。

  今年以来,推动营商环境再升级,杨浦作出“三项承诺”:只要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再好的资源都舍得投入;只要愿意和杨浦共同成长,再长的时间都长情陪伴;只要能为企业排忧解难,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淞沪路连接着复旦大学杨浦区域内的两个校区,将打造未来产业谷,主动改造旧业态为创新让步”“沿着杨浦滨江15.5公里‘城市秀带’,让大创智的知识产出继续溢出”——在薛侃看来,杨浦从一以贯之“打创新牌”中受益,未来更要坚持让科创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源”。

  奔腾的黄浦江,在杨浦区内“画”出两道弯,如同蓄势待发的弓箭。沿江有带、沿路有谷、环校有创,这一百年工业基地正不断变“young”,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迸发更大的活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高考结束后,美丽的天津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站在宽阔的马路上,刘广成茫然不知所措。他的内心比炎热的天气显得还要焦躁。  前期投资的几百万元已经打了水漂,[详细]

2024-06-26 11:57:02

  2024年上海两会拉开了帷幕。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向两会开幕致以热烈的祝贺。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详细]

2024-01-24 12:34:39

  新春佳节临近,上海口岸出口进口都忙。生腌熟醉、鼎丰腐乳、糕团点心等上海特色美食又开始热销海外。与此同时,肯尼亚玫瑰、荷兰郁金香等鲜切花密集进港,成为[详细]

2024-01-24 12:33:08

  上课间隙,一只怀了孕的鬃狮蜥安静地趴在授课老师身上,一双双童稚的眼睛好奇地盯着它,不时有人伸手上来抚摸。这只蜥蜴是《陆生动植物及自然探索》课的&ldquo[详细]

2024-01-24 12:31:00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发布。  根据龚正市长1月23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上海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详细]

2024-01-24 12:29:00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2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万元……”昨天下午,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龚正[详细]

2024-01-24 12:27:26

  昨天,市政协举行十四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市政协主席胡文容出席。  会议审议了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部分组成人员离任名单(草案)、[详细]

2024-01-24 12:26:30

  昨天,2024上海空间信息大会开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10余名院士与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北斗产业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为上海更[详细]

2024-01-24 12:24:01

  • 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4
  • 网站网址:www.tuiguang158.com
  • 内容合作:axlt6@qq.com
  • 声明:采集内容出问题请联系邮箱处理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