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记者走进一位孤独症儿童家庭,感受“星星的孩子”的成长之路。
在小学三年级的课堂上,10岁的球球正专注地跟着老师朗读课文。这个能流畅对话、主动举手发言的男孩,很难让人联想到他曾被诊断为重度孤独症谱系障碍。
2017年初夏,18个月的球球仍不会喊妈妈。看着同龄孩子牙牙学语,球球母亲张女士第一次走进宁波市妇儿医院。“当时只觉得是普通的语言迟缓,根本不知道孤独症这个病。”
当医生说出孤独症要长期干预时,张女士开始带着孩子踏上漫长的康复之路。最初的康复训练非常艰难,2岁多的球球在训练室哭到尿湿裤子,门外的母亲边流泪边攥着计时器同步记录。每次45分钟课程,她都要掐着秒表透过门缝观察。张女士坦言曾无数次动摇,问过老师真的能好吗?当听到医生的一句有希望时,她会继续坚定信心抓着这根“救命稻草”。
历经语言训练、感统治疗、社交干预等系统性康复,球球7岁时终于通过入学面试。
北仑区启智中心负责人刘海乐表示:“2-6岁是黄金干预期,科学有效的干预配合家庭支持,部分孤独症儿童可实现融合教育,希望更多孤独症儿童家庭积极树立信心,走出阴霾!”
北仑区启智中心老师们为孤独症儿童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帮助孩子们提升社交、自理等能力;新碶街道向阳社区通过邀请孤独症儿童参加义卖、带他们一起做手工等,给他们提供融入社会活动的机会;区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主动宣传孤独症知识,积极参与到对孤独症儿童的关心帮助中来。全区各界用爱和行动为“星星的孩子”们编织了一张希望之网。
“我们将配合卫健部门免费为0—6岁儿童开展孤独症筛查,加大残疾预防和康复科普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全社会残疾预防和康复意识,希望社会各界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区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北仑,越来越多的“星星的孩子”正在撕下孤独症标签。让大家共同携手,给予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更多的理解、支持与关爱。(记者 王瑛琢 通讯员 马辉 陈毅)
相关阅读
2025-04-03 10:35:29
2025-04-03 10:34:13
2025-04-03 10:33:25
2025-04-03 10:31:00
2025-04-03 10:29:18
2025-04-03 10:28:38
2025-04-01 16:19:27
2025-03-24 15: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