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近日公布。我区以90.11分的历史最高分跃居全市第二、全省第四十名,省、市排名分别较上一年提升26和5个位次,创下2014年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开展以来新高,公众满意程度实现跨越式增长。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美,正成为越来越多镇海人的切身感受。
光量子雷达扫描、走航监测车巡查、傅里叶红外遥测仪精准锁定污染源……这些科技手段共同构筑起镇海“数字治气”的智能防控网。据悉,该系统已接入23家重点石化企业共1240个关键指标,实现对应急排口、火炬装置等污染源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今年1至7月,镇海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1.6%,PM2.5浓度降至23.9微克/立方米,持续处于全市前列。
水环境治理同样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区推进18项“镇有碧水”工程、开展跨区域联防联控,累计排查入河排口1.5万余个、完成整治1400余个。今年以来市控及以上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优良率均保持“双百”,两条三江一级支流断面水质均达三类,江南水乡的清澈底色正在回归。
同时,“无废”建设掀起绿色新风尚。我区借力“无废石化基地”“无废园区”“无废企业”等创建,提高固废危废规范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今年建成镇利化学废碱液浓缩焚烧项目、蓝城环保飞灰综合利用项目,打造危废深度利用产业链,区内生活垃圾飞灰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目前,全区危废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填埋率仅1.54%。
“硬技术”背后,更有温度满满的“软互动”。镇海全域首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记录物种2448种,包含镇海新记录蛎鹬、栗耳短脚鹎和宁波新记录白花草木樨。镇海炼化白鹭园获评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依托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环保开放单位和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我区开展以“零距离、沉浸感,重知识、有趣味”为特色的“绿色镇行动”科普研学系列活动,让公众有满满的获得感,成为具有镇海辨识度的生态文明教育品牌。
从智慧治理到公众参与,从企业减污降碳到全民共建共享,镇海正在描摹一幅生态与人文、科技与生活交融的绿色图景。90.11分,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公众用切身感受投出的信任票。
相关阅读
2025-09-15 10:33:04
2025-09-15 10:32:25
2025-09-10 08:13:59
2025-09-10 08:13:21
2025-09-10 08:12:42
2025-09-10 08:12:02
2025-09-10 08:11:10
2025-09-10 08: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