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幕上《镇海保卫战》的炮火硝烟弥漫开来,一种将它搬上舞台的念头便在我心头扎根!”为此,镇海区政协委员周乔贵沉潜近半年,穿梭于故纸堆与昔日战场,终于让《镇海保卫战》——那段被誉为“浙东台儿庄战役”的血火悲歌在舞台上震撼首演。十余名舞者身着戎装,与“敌人”殊死搏斗、前仆后继,将中国军队抵御敌寇的壮烈场景演绎得淋漓尽致。首演当晚,观众无不动容,更有老人拉着周乔贵的手感慨:“太好了,这段历史没有被遗忘。”
作为招宝山街道的基层文艺工作者,十年来,挖掘镇海本土文化、创作文艺作品,是周乔贵执着的事业。“每年我都会创作4至5支舞蹈作品,在融入镇海本土海丝、海防、商帮、红色、科创等文化元素的同时,教授居民舞蹈,让艺术真正接地气。”这位新镇海人扎根基层,积极履职,以舞蹈为媒,将镇海文化带进千家万户。
创作之外,周乔贵更致力于作品的传播。他联合其他委员一起,成立了海塘群艺政协委员工作室。工作室自201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挥委员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批展现镇海人文、地域底蕴的文艺节目,每年都组织举办“我们都是追梦人”文艺汇演,将40余部本土群众自创自演的文艺作品呈现给上千名观众。这些精彩展演也多次获得《联谊报》《宁波日报》等媒体的关注报道。
深耕文艺事业,周乔贵深刻认识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也敏锐洞察到创作短板。“当前很多作品仍停留在模仿阶段,真正扎根地方特色的原创作品太少。”他坦言,“我们亟需从本土文化沃土中汲取养分,打造属于镇海的艺术名片。”
怀着这份初心,周乔贵积极履行委员职责,深入各镇(街道)调研,精准把脉基层文艺创作的“痛点”。“文艺人才严重短缺,有时想创作形式丰富的作品,往往只能寻求外援或临时聘用。”他觉得,要把文艺事业搞上去,得想办法把制度保障搞得更完善些,让更多真正有本事的文艺人才愿意下基层,留下来搞创作,出好作品。
聚焦文艺人才这一关键环节,周乔贵提交了《关于引进和留住文艺人才》等提案建议,希望政府加大文艺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区相关部门很快积极回应了提案建议,表示会从“完善人才机制、壮大人才队伍、搭建人才平台”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优化全区文艺人才发展环境。
“文化传承,需要‘活化’才能得到延续。”作为文艺界政协委员,周乔贵深耕基层,坚守创作一线。展望未来,他说:“我将继续用舞蹈讲好镇海故事,用作品传递文化力量,以实际行动为镇海文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
2025-08-04 11:46:09
2025-08-04 11:45:34
2025-08-04 11:44:05
2025-08-04 11:42:40
2025-08-04 11:42:10
2025-07-28 12:41:43
2025-07-28 12:41:06
2025-07-28 12: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