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便可了解村务、党务等相关政策情况,一部手机即能参与技术培训、土特产买卖,实现诉求“扫码即达”……近年来,余庆县充分利用数字乡村平台,大力推行便民事项“码上办”“网上办”“掌上办”,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大早,家住余庆县白泥镇和景湾新村的敖登会就扫描自家门口的数字门牌,进入“积善之家·大美余庆”数字乡村微信小程序,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增设垃圾箱的申请。
“我们有什么诉求可以直接填报上去,社区也能及时给我们解决;怎么填写,怎么提交,这些事手机扫一扫全部都能知道。”敖登会说。
像这种通过“数字门牌”,实现法律咨询、办事申请等功能,让群众及时享受“码”上服务的体验,只是余庆数字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之一,余庆不断加快数字乡村平台“进村入户”,不仅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面貌,还为群众增收增添了新的动力。
在余庆县龙溪镇工业园区任氏鞋业,机械声轰轰作响,员工刘开玉正与工友们给半成品鞋子缝边、贴合,忙得不亦乐乎。不久前,刘开玉花了十分钟在龙溪镇数字乡村平台上提交了技能培训申请,不到半天时间,就接到了培训通知,并成功的经过考核来到任氏鞋业上班,这种“码”上申请马上就办的服务让刘开玉第一次感受到“数字”带来的魅力。
“以前申请培训要到镇里来填资料,审核资料,一个流程下来要跑几次,特别麻烦;现在好了,码上申请马上办,培训完了还给我们推荐了合适的工作。”刘开玉说。
任氏鞋业负责人陆秋琴说:“我们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是通过数字乡村平台精准对接输送过来的,平台不仅能让员工快速精准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也让我们公司省了不少力,人员到岗即可上岗,让我们都尝到了‘码上办’的甜头 。”
在龙溪镇,像刘开玉这种“码”上申请培训,精准对接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创业领域的人有很多,有“数”赋能,助力他们精准就业,不仅为余庆数字乡村发展加了一个“码”,也让群众就业有了数字依据。
“近年来,我们运用数字乡村平台,采取因人因需的原则开展劳动技能提升培训,培训内容包含厨师、养老护理、种植养殖、网络直播等,培训人数2000余人次,培训后成功就业创业的人数有1500余人。”龙溪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刘运刚说。
如今,在“万事”都能“码”上响应的余庆,“数字”不仅为农业、医疗、生态、就业等领域赋能,更是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了真正的数字红利。
相关阅读
2024-06-25 12:29:53
2024-01-25 13:45:08
2024-01-25 13:42:55
2024-01-25 13:41:19
2024-01-25 13:38:10
2024-01-25 13:34:26
2024-01-25 13:29:42
2024-01-25 13: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