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观察专栏|陈忠海:宋朝的“乡村旅游”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发布时间:2020-11-20 11:14:26

  宋朝较以往更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在“重农”的同时也不“抑商”,这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宽松环境。宋朝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又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税收做出了贡献。

  乡村建设

  唐宋之际,中国人口总数实现了梯级式增长,由唐朝时的5000万左右迅速上升至宋朝的1亿上下,人口骤然增长需要强大的供给支撑,在传统农业经济条件下,养活1亿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宋朝政府格外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

  宋朝历任皇帝“每下诏书,必以劝农为先”,皇帝亲耕籍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朝廷设立了“劝农使”“劝农使副使”,赋予其促进农业生产的职责,经常刻印农书下发州县,“州县长官以‘劝农事’三字系之衔下,于事为重”。每年春天农事初兴之时,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出郊劝农”,携僚属到乡间地头,邀地方宗族长老宴饮,地方官员们还要按要求作《劝农文》,劝谕百姓尽心务农。

  农业要增产只有思想重视还不够,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科技等都要跟上。两宋君臣将农田水利建设视为“命系于天”的工程,朝廷经常颁布这方面的诏令,在考核地方官员政绩时将此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宋神宗时期各地还设置了水利官,对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官员给予奖励,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到熙宁九年(1076年),全国就兴建了1万多处水利工程,使30多万顷田地受益。在朝廷和各级地方官员的共同努力下,宋朝成为中国古代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鼎盛时期,不仅促进了粮食增产,也改善了乡村面貌。

  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方面,宋朝也有较大发展。之前农业生产大量使用的是铁制农具,铸铁不够锋利,只能加宽加厚,很费人力和畜力,宋时“炒钢”“灌钢”等冶炼技术不断成熟,铸铁农具逐渐被钢刃的熟铁农具代替,加上其他先进的农业工具投入应用,掀起农业科技的革命。除农具外,耕作技术也不断改进,各类农业科技着作大量涌现,《中国农学书录》收录古代农书共542种,其中宋朝就有108种。

  农业发展带来了农村繁荣,最突出的表现是乡村城镇化速度较以往明显加快。宋朝之前,“镇”主要是用来驻军用的,宋朝逐渐减少了军镇数目,将“镇”的主要职能向乡村商品交易转变,除此之外,广大乡村还出现了大量的“草市”,类型包括市、店、埠、墟、集、场、坊、河渡等,据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统计,当时全国有各类“草市”27607处。

  走进乡村

  宋朝乡村繁荣的另一个侧面是乡村旅游的兴起,一方面乡村面貌的改变为旅游提供了“硬件条件”,另一方面商人、官员以及富裕起来的城乡百姓成为旅游消费的主体,在游览繁华都市、名山大川的同时,他们也愿意走进乡村,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宋朝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商业也很发达,宋朝在“重农”的同时并不“抑商”“贱商”,人们对从事商业基本不再抱有歧视感,很多人愿意去经商,通过商品交易或者从事手工业生产发家致富,出现了一个富有的商人群体,这些人通常被视为“有闲阶层”,除衣、食、住方面的享受外,他们也有旅游方面的需求。

  宋朝还有一支较以往更为庞大的官吏队伍,宋代科举“扩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人数大增,平均下来每年几乎都是唐朝的10倍,唐朝贞观年间全国官员人数仅7000多人,而到北宋宣和年间,官员人数已达到48000多人,这还只是朝廷“在册”官员,不包括数量几倍、十几倍于此的胥吏。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多有“文人情结”,加上宋朝又以官员薪俸高、福利好着称,为官员们进行旅游活动创造了条件。

  大批具备文人和官员双重身份的旅游者走进乡村,体验乡村生活,成为一道新景观,这从他们创作的大量田园诗中就能看出来。据统计,有近500位宋朝诗人留下了田园诗,总数超过4000首,其中:范成大140首,杨万里75首,刘克庄70首,梅尧臣40首,苏辙36首……这些数字大大高于前代类似作品,宋代以前田园诗被认为写得最好且诗作较多的是陶渊明和王维,他们留下的田园诗都只有30首。

  宋代乡村旅游者中还有一个特殊人群,就是应试的士人,在只能用脚一步一步完成长途旅行的情况下,有人索性把漫长枯燥的旅途变成了一路上的“乡村游”,条件好的学子出行时还会带上一个或几个仆人,或者几个学子结伴而行,这其实也是一个庞大的旅游群体,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各地来京城应试的“贡举人集阙下者万四千五百六十二人”,由此拉动起的“乡村游”几乎成常态化,可以想见,他们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繁盛。

  农民辛苦劳作,农闲时也希望得到放松,他们既是乡村旅游的组织者,也是乡村旅游的参与者,苏轼在《和子由蚕市》一诗中写道:“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农民也具备了旅游的兴趣与渴望。

  特色旅游

  旅游者走进乡村,自然要观赏农事,诗人、旅行家范成大在乡间看到百姓插秧苗,禁不住停下脚步细心观看,理学家朱熹来到乡间,看到稻谷已经成熟,写下了“禾黍谁言不阳艳,晚炊流咏有余香”的诗句,在宋朝诗人的笔下,几乎所有农事活动都被写入诗中,有的还“去锄南山豆,归灌东园瓜”,亲自体验农业劳动,有的“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或者“菊援分阳甲,滕岩下早英”,相当于采摘活动。

  春天,乡村百花盛开,“往来车马游山客,贪看山花踏山石”,像苏轼那样的“花痴”,甚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些乡民看到种植花卉能带来商机,就有意识大量种植以吸引游客,“武陵儒生苗彤,事园池以接宾客。有野春亭者,杂植山花,五色错列”。洛阳等地素以牡丹着称,当地还组织起牡丹花会,赏花也卖花,欧阳修曾记载说,花会上“姚黄一接头,直钱五千”,说的是稀有牡丹花品种“姚黄”价格非常昂贵,种花、卖花甚至嫁接新品种成为一部分乡民吸引旅客并实现致富的手段。

  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因地制宜,推出自己的特色。洛阳主打牡丹,成都附近的乡村则开发出“游江”“蚕市”等活动,宋人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描绘:“于是,都人士女,骈于八九里间,纵观如堵。抵宝历寺桥,出,宴于寺内。寺前韧一蚕市,纵民交易,嬉游欢乐,倍于往岁,薄暮方回。”从描绘的情景看,“游江”相当于“旅游节”,“蚕市”相当于“商品交易会”,除“蚕市”外,有些地方还举办“药市”等活动,还有各种“庙会”“道会”,这些“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活动,在当时广大乡村已不是稀罕事。

  在各地乡村旅游中,还流行着许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宋时,一种叫“斗草”的游戏在广大乡村十分盛行,它分为“文斗”和“武斗”两种,“文斗”是比关于花卉百草的知识,看谁懂得多;“武斗”是双方各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各自用力拉扯,以不断者为胜。在宋朝,“斗草”游戏深受成人和儿童的喜爱,范成大在《春日田园杂兴》中写道:“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宋朝乡村旅游中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斗鸡等流行的娱乐活动,其中荡秋千是寒食、清明前后踏青郊外游的一项“保留活动”,被称为“半仙之戏”。放风筝也非常盛行,“万人同向青霄望,鼓笛声中度彩球”,当时还流行一种玩法,清明节时人们将风筝放高放远,之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的“霉气”。

  繁荣经济

  乡村旅游的兴盛带动了经济发展,宋朝的旅店业等较以往有极大提升,与这股“乡村旅游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宋朝之前,旅店业的主要经营者是官府,基本是为国家驿站系统配套服务的。宋朝以后,在鼓励商业活动以及旅游业兴盛的背景下,私营旅店业开始兴旺发达,不仅大城市里旅店林立,而且广大乡村也到处开设了旅店,在宋人的诗文中,“村店”“野店”“郊店”“山店”以及“逆旅”等随处可见,宋仁宗时“朝廷发兵屯定州几六万人,皆寓居逆旅及民间”,显示出乡间旅店的巨大容纳能力。

  当时的旅店业经营已较为成熟,不少旅店定价时已与旅游的淡季、旺季相挂钩,每到旅游旺季或者科举应试期间,“虽一榻之屋,赁金不下数十楮”。临安钱江潮是着名旅游景点,每到观潮时,“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这期间“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那时观潮的人多住在周边乡村,旅店费用较平时自然也翻番上涨。

  乡村旅游带动的不仅是旅店业,一些人看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商机,于是投资修建私家园林供人游览,类似于现在的公园,园主通过收取“茶汤钱”来获利,徐大焯在《烬余录》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案例:“朱勔家本虎丘,用事后构屋盘门内,名泳水园。中有双节堂、御容殿、御赐阁、迷香楼、九曲桥、十八曲水、八宝亭。又毁闾门内北仓为养植园,栽种盆花,每一花事必供设数千本。游人给司阍钱二十文,任入游观,妇稚不费分文。”在这个私人修建的“公园”里,不仅有亭台楼阁和花卉,还有游泳池,大门口有被称为“司阍”的收票员,每张门票20文,妇女和儿童不收门票。

  发展乡村旅游,吸纳了大量劳动人口,旅游业及相关的旅店业、饮食业、种植业、交通业等都从中受益,进一步繁荣了乡村经济,也为朝廷增加了税收。苏轼知杭州期间曾上《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奏折,讲到杭州地区的“酒税”每年就有20多万贯,这仅是杭州一地饮食行业为税收做的贡献。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全国各地“草市”为朝廷增加的商业税高达420多万贯,约占当时全国财政总收入的10%。宋朝被称为“最富的王朝”,繁荣的乡村旅游业在其中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近日,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员工的廉洁自律意识,致公党中央法治委员会顾问、《中国法治杂志社》社长、《中国廉政教育内参》主任、《中国法治内参》主任邱玉民[详细]

2024-06-25 12:29:53

     工业经济绘出昂扬曲线,广袤田畴刷新绿色底色,各族群众唱响团结欢歌;幸福账单增添民生暖色……回望2023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前行的道路步履铿锵,[详细]

2024-01-25 13:45:08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把滞销蔬菜加工成梅干菜,再把加工过程中排放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用于非食用冰的生产。对生产过[详细]

2024-01-25 13:42:55

  1月20日,昭通市2024年重点水利项目开工仪式在昭阳区洒渔镇举行。  此次开工的36个重点水利项目涵盖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减灾、灌溉节水和供水、水生态保护治理等方面[详细]

2024-01-25 13:41:19

  岁首寒冬,泸水市六库街道丙舍坝“傈僳寨子”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内,蜿蜒的水泥路穿村而过,村口新建的服务中心宽敞靓丽,村前一垄垄的菜园、果树青翠叠绿,绿[详细]

2024-01-25 13:38:10

  2023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三支柱一标杆”主攻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详细]

2024-01-25 13:34:26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普洱市以“开局即开跑、起步即冲刺”的拼劲、闯劲、干劲,抢抓中老铁路通车运营和景迈山成功申遗重大机[详细]

2024-01-25 13:29:42

  日前,一场精彩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在昆明开讲,来自昆明各县(市、区),市委和市级机关各部委办局等进行理论学习、开展分享交流;在云南民族[详细]

2024-01-25 13:25:38

  • 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4
  • 网站网址:www.tuiguang158.com
  • 内容合作:axlt6@qq.com
  • 声明:采集内容出问题请联系邮箱处理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