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王女士说:“ 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只要是别人让我帮忙不管我手头有多少事我都会第一时间答应下来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有时会占用我很多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会花很多钱才能完成但我也不好意思去跟人家说;知道好朋友喜欢吃什么东西,只要我家里有我哪怕自己不吃也会给她送去。朋友们都很喜欢我,可我自己很累。”
23岁的小李说:“从小到大我从来不敢跟父母提要求,工作后只要发工资我会全部上缴,有一次我想留下100元参加一个聚会,结果爸爸说你要钱干什么,小孩子花什么钱?我就不敢再要了。我很想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父母总是的说我做不了,会赔钱。我也就不敢再提了。在父母眼里我是个乖孩子,可我很痛苦。”
自己是怎么了,为什么不能对别人说“不”?王女士和小李都为此非常迷茫、痛苦,想改变自己,于是来到城阳区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寻求帮助,崔孝菊医生接诊后,诊断两人都是患有讨好型人格。
你也有他们的类似经历,或者正为此类事情烦恼吗?
城阳区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室医生崔孝菊通过小测试为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请做以下小测试:
1.你是否不太懂得拒绝别人?
2.万般无奈下,拒绝别人的要求后,你通常会有强烈的负罪感?
3.生活中,你很少有觉得彻底放松的时刻?
4.你很容易被他人的情绪左右,很少关注自己的情绪?
5.你对来自朋友的打击习以为常,并且对他人的负面评价可接受度很高?
如果以上几条标准你都中招了,那么你很有可能就具有“讨好型人格”。
那么,什么是讨好型人格呢?
崔孝菊: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主要表现特征有:
1.不会拒绝,拒绝别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犯了天大的错;
2.乐于助人,帮别人做事时比做自己的事情更加认真,
3.不会求助,因为担心被拒绝。
4.和别人在一起时,总是怕冷场,一直主动去找话题,就连在微信上聊天,没有秒回都会心存愧疚,每次都会仔细斟酌自己的措辞和表情,总担心说错话。
5.不敢表露坏情绪,不敢哭,因为害怕自己的负能量会影响到别人。
6.别人借了自己的钱不敢谈还钱的事,实在活不下去了开口要求还钱,仿佛自己做错了事情。
7.网购时通常自己看评论看尺码说明,能不找客服就不找客服,买回来后就算不满意也不会去退货,自己忍忍就算了。
8.极度敏感,小心翼翼害怕得罪人,每次评论一件事要想好久措辞,微信聊天经常撤回,朋友圈经常秒删。
讨好型人格会存在以下错误心理逻辑:
1.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生怕自己做了什么别人会不喜欢,导致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一个小错误也会懊恼很久。
2.缺乏自信,没有主见,别人说吃什么就吃什么,别人说玩什么就玩什么,自己的举动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很怕被嫌弃,降低自己心里才更安全。
3.不敢发出请求,很难拒绝别人。害怕说不,不懂拒绝,被人占了便宜也会选择默不作声,担心一旦拒绝,与别人的关系就会破裂,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很怕给别人添麻烦,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
4.缺乏界线和原则。做任何事情都已取悦别人为目的,守不住界线,允许别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指手画脚,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又常常因为别人不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而受伤。
性格评价:很多人的“讨好型人格”是因为心底的善良。但委屈自己的善良,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卑微的讨好,而你只是成为了可以任意欺负的对象。
讨好型人格是怎样形成的?
崔孝菊: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幼年时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对他们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他们满足父母的需求、表现出父母期望的样子时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赞赏,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的是安全的,有价值的,是不会被抛弃的。
如何治愈讨好型人格?
崔孝菊:首先要改变观念,欣赏并接纳自己的全部。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看到自己的优点并放大;学会说不,先从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开始,慢慢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尝试展现真正的自己,告诉自己只有做真正的自己才能摆脱“讨好”;学会拒绝别人,告诉自己不能为了取悦别人而无底线的耗竭自己;保护自己,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如果通过以上方式不能改善,而且因为“讨好型人格”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建议去医院心理门诊做心理咨询和治疗。
相关阅读
2024-06-25 12:29:53
2024-01-25 13:45:08
2024-01-25 13:42:55
2024-01-25 13:41:19
2024-01-25 13:38:10
2024-01-25 13:34:26
2024-01-25 13:29:42
2024-01-25 13: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