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紫薇,硕士,现任保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保定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保定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保定市女画家协会副主席。
多幅作品在专业核心刊物《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文艺研究》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并主持四项省级课题。多幅作品参加全国及省市级展览并获奖。
出版专着教材四部。荣获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保定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荣获河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荣获第七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紫薇花开
美好系列
美好生活35X23cm(1)
美好生活35X23cm (2)
美好生活35X23cm (3)
美好生活35X23cm (4)
美好生活35X35cm (3)
美好生活35X35cm (5)
美好生活35X35cm (6)
盛世系列
68x68cm清韵
《盛世之二》国画纸本212x106cm,2005年
《祥和系列之二》国画纸本91X180cm
绢本《盛世---融结》180x130cm,2019年
相生系列
国画绢本《相生系列》48 x86cm,2018
国画绢本《相生系列》48X86cm,2018年
绢本《浮游系列》87x48cm
野趣系列
安居66x42cm
曼妙35x40cm
纸本《静好》66X42cm
纸本《穆清》66X42cm
纸本《清秋》66X42cm
纸本《馨宁》66X42cm
春之情怀系列
《春之情怀系列之六》74x148cm
国画纸本《春之情怀二》74X72cm
《幽情》国画纸本60X91cm.2004
时光
纸本《春之情怀系列》66X42cm (1)
纸本《春之情怀系列》66X42cm (2)
荷系列
《盛世之二》国画纸本212x106cm,2015年
心境国画纸本70x140cm
馨香66X42cm
生命的歌咏
——马紫薇的工笔画艺术
韩 朝
(水墨画家,美术评论家)
许多年不画工笔了,但还是一直关注,远远地看,有时也会走近,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微技巧和含蓄情绪,像和一位举止优雅的人在一起静赏美好时光。工笔画就是这样,优雅静美,这是工笔画的天生丽质。画工笔画的画家多数有着同样的静美与精致。我所说的关注,一面是工笔画的时代变异,一面则是变异中的画家,马紫薇是我关注的工笔画家之一。
工笔画的时代变异主要体现在题材的拓展和形态的多样化上,严格意义上讲,形态变异并不大,其中原因自是工笔画的完美样式与经典性所致,一旦越出则面临命名上的不适与困扰。在中国画三大分科中,从创新角度说,花鸟画最不易突破,它产生最早,极为成熟,近现代更是花鸟画大师频出;人物画在人物装扮、道具、形态和精神及所处环境等方面变化多端,因此最容易植入当代意识、寻找当代形式;山水画还可以在山水形象上进行多种变异与组合,而花鸟画的活动范围相对就有限的多。这些缘由,使工笔画创新的落脚点多在题材上,当代工笔画创作题材越发宽泛与广博了,画家们的关注对象更加生活化了,尤其女性工笔画家,当她们发现抽屉里的化妆盒用工笔形式来画,彼此气息相通,气质相近,也更能表达当代人的生活与情趣,于是,她们会毫不犹豫地捕捉现实生活的点滴素材,赋予平凡之物静美和细腻的气质——这是工笔画所特有的。同时,画家们在题材内容之外,还会思考形式上的问题,比如,如何寻求时代性与个性的统一与表达;如何和古人接近或拉开距离;如何确立自我风格,与他人有所不同,等等。马紫薇近些年的创作,体现了此种时代变化,包括题材的转换和形式的多样与变异。她既有女性的感性优势,同时也是一位善于思考的画家,她的作品,既有传统题材的,也有当代性的,在形式上追求朦胧的诗意和视觉的新意。
以《紫薇花开》、《盛世》、《山谷幽香》等为代表,早期工笔画多以描绘花卉为主,在层层分染罩染之后的花朵枝叶在朦胧意境里有多重层次,画家一改传统的折枝构图而为饱满,或取一簇花的局部做文章。花朵固然是工笔花鸟画表现的重镇,确也是女性对于生命的婉转表达,正如奥基弗对于花朵的某种生命隐喻一样,她们以此获得生命的彼此沟通和价值实现。更为重要的是,这与读者是不隔膜的,用不着引导,就可以进入到场景独自欣赏,这是工笔画的优势。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写实性,工笔画在植入当代观念时有其独到之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马紫薇的多数作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而进行的创作。从花鸟画中脱出,与其他的题材进行某种对接,则是马紫薇工笔画的另一个方向,她将超现实的理念引入工笔,寻求在宏阔空间中生长工笔画的视觉张力,拓展原有的格局,似乎于此,埋藏心底的某种欲求或愿望得到释放。她是一位不断寻求突破的画家,关于这一点,从其早期的深入描画到近期的纯化语言能够看到,画家的艺术轨迹悄然有变,但不论哪一种形式,都不失工笔画特有的朦胧层次和诗意美感。
马紫薇在吸取前人养分的同时尽力观照和唿应时代,这使她不囿于古人的成法与样式。她也重视写生,尤其早期作品,她在写生中注重融入个人色彩,比如强化某种感受,与感受关联不大的则大胆舍去,色彩做单纯化处理,强化视觉张力。到后来,她渐次寻求意象的多义性,既能充分发挥原有的扎实功夫,又能在图示与意象上找到新意。在真实与虚幻之间, 凭心构象,因情造境,这种方式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时代延展,也是一种变古为今。以工笔形式画出花鸟风神,不像写意画有舍貌取神、得意忘形之便利——它依托观者的想象,用类似完形填空的方式完成创作与欣赏的结合统一,发挥的空间相对大些。工笔画家通过精微具体的描述进行“实写”,必须在形象上做文章。好在马紫薇有一颗慧心和一双巧手,她用自我架构空间与意象的方法,产生不同时空并置而相协调的效果。
在我看来,花鸟画的秘笈既在画物,更在言情,其深致就在于此。花鸟画的古今之变,重在形式的多样与变异,而其中的核心——诗意、气韵与趣味则是花鸟画家们一直坚守的,正因有此种坚守,才使得花鸟画能够代代相传,代有人出。从大学到现在,马紫薇对于工笔画投入了几乎全部的精力和心神,无论是题材的确立还是形式的探寻,都留下了她生命的印痕,都有着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歌咏与赞美,活泼泼地,美好而灿烂。
2018年深秋写于北京花园村
相关阅读
2024-06-25 12:29:53
2024-01-25 13:45:08
2024-01-25 13:42:55
2024-01-25 13:41:19
2024-01-25 13:38:10
2024-01-25 13:34:26
2024-01-25 13:29:42
2024-01-25 13: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