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海,从本地原创项目到舶来品的本土化培育,市民运动会通过挖掘项目背后的文化,为市民的体育生活提供了“品质之选”,也体现出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张建平是江苏大丰上海农场的工作人员,近日他作为运动员参加了上海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九子大赛”总决赛。他高兴地说:“作为上海人,我第一次参加了上海的体育比赛。”九子运动源于上海弄堂游戏,今年九子运动首次走进江苏大丰上海农场,浓浓的海派文化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在上海,从本地原创项目到舶来品的本土化培育,市民运动会通过挖掘项目背后的文化,为市民的体育生活提供了“品质之选”,也体现出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弄堂游戏”有了可复制模板
在面貌一新的九子公园,全市300余名九子选手刮片子、顶核子、掼结子……各显高超技艺。他们中有七旬老人、也有六龄儿童,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作为九子运动的创始人,洪克敏如今是上海市社区九子运动协会顾问。1988年,那时38岁的洪克敏作为黄浦区承兴居委会里唯一的年轻人,突发奇想把弄堂“九子游戏”引入到运动会。九子运动30多年的发展,也是海派文化的传承。有文化的运动是有生命力的,至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慕名来上海参加九子运动。在洪克敏的提议下,九子公园于2006年建成并成为全国性的旅游景点。
怎样让九子运动不只是口口相传的游戏?洪克敏说:“九子运动要走向全国,更好地发扬海派传统文化,创新势在必行。”2020年虽遇疫情,但协会的工作没有止步,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出台。如今的九子公园内,每个项目的比赛场地、器材、竞赛规则、名次计算都被制成标识牌,一目了然,使九子运动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模板。
明星助力打造海派网球文化
上海人的精致细腻,可以把一项运动玩出特有的格调。市民运动会上海市民网球节依托上海国际化的网球底蕴,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使之成为富有海派特色的网球节日。上海市网球协会副会长李耀告诉记者,市民网球节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但把上海的业余网球赛事活动进行了有机整合,而且被打磨成一个既有体验性又有观赏性的升级产品。
全运会三冠王、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吴迪担任上海市民网球节推广大使,通过线上平台与网球迷隔空互动;同时推出的“晒出你的十八般WU艺”视频征集活动,凭借吴迪的个人影响力,鼓励更多的市民拿起球拍,体验网球魅力。
木拍赛作为今年市民网球节新增的赛事,吸引了来自杭州、宁波、深圳、广州等地资深网球爱好者的追捧。当网球遇到复古风,海派文化得到全新演绎,也让业余网球选手体会更多竞技背后的文化内涵。
运动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啤酒、烧烤、三明治……浓浓的嘉年华气氛让人以为误入某个野餐聚会。这其实是“上橄协”英式橄榄球业余联赛的现场,有队员举家出行,抱着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享受周末户外休闲生活。赛事雏形来自浦东碧云社区外国人自发组织的活动,如今已经带动了一批本地年轻群体的参与。
上海市橄榄球协会秘书长丁晔告诉记者,上海包容性的城市气质,为“舶来品”橄榄球运动提供了成长的土壤。橄榄球运动的活力和独特魅力,也为市民“运动+社交”的生活方式提供又一选择。
无独有偶,与橄榄球规则很相似的飞盘运动今年首次成为市民运动会项目。上海海上漫行体育服务中心负责人何海颜介绍,飞盘规则也是送到对方的达阵区就能得分,区别在于比赛中不能带着飞盘跑,队员身体也不能对抗。在比赛现场,飞盘文化节特设了文化区,提供户外产品、汉堡酒水售卖等。针对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赛事组织方还制作了徽章和贴纸等周边产品,倡导都市新运动文化。
体育不只是胜负的竞技,文化内涵让市民体育越玩越有味道,当它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休闲场景,那体育生活化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相关阅读
2024-06-26 11:57:02
2024-01-24 12:34:39
2024-01-24 12:33:08
2024-01-24 12:31:00
2024-01-24 12:29:00
2024-01-24 12:27:26
2024-01-24 12:26:30
2024-01-24 1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