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连夜对17000余人进行了核酸检测
最终排查出一例阳性
并诊断为确诊病例
此外,上海这波疫情的源头基本摸清
目标锁定于
一个自北美地区运返回沪的航空集装器
据上海市卫健部门的最新通报,11月22日晚浦东机场对17719名相关人员开展核酸检测,17718人结果阴性,1人结果阳性。
病例详情:
章某,男,36岁,该病例常住浦东新区,系位于浦东机场西区货运站的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人员。11月23日,市、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经专家会诊,综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诊断为确诊病例。
目前,已追踪到其在本市的密切接触者17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对病例曾活动过的场所已进行终末消毒。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经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将上述确诊病例居住地浦东新区祝桥镇航城七路450弄小区列为中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相关人员原则上不离沪,确需离沪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上海这波疫情源头初步查清
从11月9日至今的两周时间里,上海新增了共7例确诊病例。那么,这波疫情的源头究竟是什么呢?
在11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疾控中心孙晓冬副主任表示,这波疫情的感染来源,可以聚焦在同时共同暴露于境外输入的航空集装器。
最初的2例病例发病前14天未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出院的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发热病例,未接触过入境人员、机组人员、高中风险地区人员,排除“人传人”导致感染可能性。
2例病例发病前14天未暴露于进口冷链食品及相关环境,排除经接触冷链食品感染可能性。
2例病例曾于10月30日
共同进入并清理过
一个自北美地区运返回沪后的航空集装器
该集装器为密闭容器
内有大量避震用泡沫
内部环境潮湿
清理时,2人均未佩戴口罩
“如果我们把10月30日作为他们俩共同暴露的时间,那么2例病例的发病时间符合新冠肺炎发病潜伏期。同时,经基因测序,2例病例基因高度同源,与北美流行株高度相似,这就提示感染来源为境外输入。”孙晓冬表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国家和上海市权威专家综合分析研判认为:导致2例病例的感染来源可以聚焦在同时共同暴露于境外输入的航空集装器。
【航空集装器是什么?】
集装器(ULD,Unit Load Device)是指在飞机上使用,用来装载货物、行李和邮件的各种类型的集装箱、集装板和辅助器材。集装器辅助器材包括集装板网套,系留货物用的带、锁扣、钢索,垫货用的垫板、托盘等。它能减少货物装运的时间和装运次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运输质量。
集装器长这样
目前,浦东机场已恢复正常运行,秩序井然。无论是国内航班,还是国际和地区航班,计划航班中取消的架次极少,旅客们如常进出港。
据介绍,国际客运航班抵达浦东机场后,要经历两次消杀过程,分别在飞机停靠后的登临检查后、行李到达行李转盘前,机场工作人员还会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杀。下一步,航空集装器将成为重点消杀对象之一。
两位工作人员对来往车辆进行全面检查
浦东机场方面表示,将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安排高风险作业岗位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疫苗应急接种。
航空集装器隐藏风险有多大?
尽管上海卫健委并未明确指出该集装器中装载的货物类型,但流行病学专家、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姜庆五认为,一般航空货物在飞行中不会进行特殊处理,高空低温环境下,航空集装箱实际处于类冷链的状态中,“北美疫情严峻,正值冬季,集装器内病毒在低温环境中被运到上海后,被马上开箱,这很容易造成作业工人的感染。”
虽然此次上海公布的疫情溯源结果异于先前其他地方的冷链传染,但姜庆五仍认为,上海疫情是一种类似冷链传播的疫情风险,只不过将冷链的概念向外进行了延伸,“它提醒我们不要只盯住冷冻水产品的冷链,还要关注从海外更多运来的货物传播病毒的风险。”
相关阅读
2024-06-26 11:57:02
2024-01-24 12:34:39
2024-01-24 12:33:08
2024-01-24 12:31:00
2024-01-24 12:29:00
2024-01-24 12:27:26
2024-01-24 12:26:30
2024-01-24 1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