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头老透的饭店名连续写了几篇小文,无意中都讲到了吃,后台请我为大家专门写一篇有关吃的。太好了,民以食为天,何况,我就是个吃货。
可以说,当年上海滩带有地方名字的饭店我几乎都吃过,如:四川饭店、扬州饭店、北京饭店、绍兴饭店……还有很多以江河湖泊命名的饭店:西湖饭店、长江饭店、太湖饭店……还有以建筑命名的饭店:杏花楼、梅龙镇、绿杨邨、绿波廊、老半斋……
兜兜转转讲了这么多饭店,那好吃的东西肯定都藏在这些饭店里。今天,挑一家,放到现在叫网红店的。198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来上海访问时,在一家叫绿波廊的饭店吃过饭。怎么样?666吗?是不是也去打卡?
英国女王吃遍天下所有美食,却对绿波廊的点心舍不得下筷子。
当一盆色彩缤纷的船点和酥点端上席时,满座贵宾惊喜不已,包括女王只是欣赏着,就如清人李长蘅诗中所描述的一样:“出盆四座已叹息,举箸不敢争先尝。”绿波廊,坐落在老城隍庙九曲桥畔,南临繁闹市井,北傍园林景观,系三层仿明清建筑,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湖心亭相映成辉。餐厅环境幽雅,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氛围。而它最有名的是点心,通称为“船点”。
在三百多年前,上海只是一个县城,属苏州管辖范围,人们的饮食文化也以苏州口味为主。当时的太湖流域以捕鱼为生,以船为家,也就繁衍出了一批渔家人创造出来的点心,俗称“船点”和“酥点”。如小笼馒头、花色烧卖、伊府面、罗卜丝酥饼、眉毛酥等各种小吃。久之,这些点心也成为了绿波廊的看家点心。
最有名的要数眉毛酥。眉毛酥有咸甜之分,咸的选用香菇丝、笋丝、猪肉丝相拌成馅;甜的选上等黑枣煮酥,去皮除核,辗成泥浆,再用文火熬煮,搅拌四、五小时,使之收稠而有韧性,始为枣泥馅心,再裹入面酥坯内,入油锅氽制成眉毛酥。该点心形似秀眉,色呈米黄,皮层酥松,起酥均匀,咸的鲜美可口,甜的枣香浓郁,甜糯细腻,秋冬季节可藏四月之久,质不变,风味依旧。堪称太湖一绝。
眉毛酥过去的人以喝茶为雅兴,凡是做生意的人都喜欢去茶楼谈生意,所以在喝茶时再配上各种小吃点心那是何等的潇洒啊,更何况在当时没有冰箱保鲜和防腐剂的情况下,商人带上几只眉毛酥回家,让千里之外的家人也能尝到上海小吃。那么,其名声也就响之千里。
绿波廊除眉毛酥外,还有萝卜丝酥饼、枣泥酥、香菇菜包、桂花拉糕等微型小巧的点心,也倾倒了无数美食家,包括伊丽莎白女王。
除了名点,绿波廊在海派菜系上也进行了挖掘,如水晶虾仁、松鼠桂鱼、蟹粉菜心、虾子大乌参等特色菜,在很多年前,在女王还没有去吃的时候,我去吃过。
那时候,我还在南货店工作,月薪36元。去绿波廊吃饭还是一位年龄相仿姓陈的男青年请我去吃的。不要误会,绝对不是约会,而是为了答谢我。
在南货店工作时,我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别小看了我这份工作,就如阿庆嫂开茶馆的,四面八方的人都要接触。无意中,我为这个小陈的父亲介绍了五官科的邱孝芝医生看青光眼疾。邱孝芝的父亲住我们一条弄堂里,我们叫他邱伯伯。邱伯伯是一位热心人,于是,热心人碰在一起,他写了一张便条给我,让我去找他儿子。于是,我利用休息日带着小陈和他父亲去汾阳路上的五官科医院。
那时候看病好象人没有那么多,挂个号,就找邱医生看了。然后,从医院里出来,陈父就对小陈说:谢谢人家小董。于是,小陈就说我们去吃饭。看看辰光是该到吃饭时候了,那就去吃吧,我心中已经想好,我请人家吃也没有关系的。
现在,马路上到处是饭店,但在八十年代初,只有国营几家饭店,包括文中提到的那些饭店。于是,走进城隍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绿波廊。
八十年代时的绿波廊
现在的绿波廊
小陈的父亲看完病就去上班了,我和小陈就挑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打开菜单看看,吓一跳,价钿都是老贵的,于是,我点了一只最便宜的菜——家常豆腐,小陈点了一只清蒸扁鱼,要了两碗饭吃起来。营业员还问我们要不要其它东西,我们连声说不用了,不用了,但我记着了小陈在搛肚档给我吃时说的一句话:“吃鱼要吃肚皮这块的,是最活肉的地方。”
等结帐时,他说他付,那我说噼硬柴(AA制)。这时候,他慢慢地从怀里摸出一张折了四叠的十元钱,我一下子要昏过去,一个堂堂的男人,把张当时最大面值的钱折成大拇指一样大小,顿时毁了我的三观。
我是营业员出生,每天到店打烊时,就要把钱柜里的钱一张张叠好,十元面值的是属于大面额,单独放,一元的十张一叠,一角的一百张一叠,而且规定面值的一面全部向上外,票面要整理得干净。所以,我对钱是很尊重的,就是现在用电子支付宝的情况下,我仍然用皮夹子,把钱恭恭敬敬放着。
而小陈在我面前这样把钱票掼出来,在我眼里就是没有派头。何况,在这样有名气的饭店,一个男人应该从怀里掏出皮夹子,潇洒地从一叠钱票里抽出一张大钱票。
当时,我看到了饭店里收账的人,看着我们的眼神是怪怪的,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绿波廊。
后来,当了名财经记者,再进绿波廊是种神气,也知道了该店的各种名吃。几次南市区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我就会在城隍庙兜圈子,那时候口袋里也有点钱了,吃点喜欢的东西不用皱眉头,水晶虾仁、松鼠桂鱼、蟹粉菜心、虾子大乌参等特色菜我都敢点了吃。
再后来,我经常请朋友在绿波廊吃饭,那是一份享受。人到了一定境界,不在于吃什么东西,而是吃一份心情和品位。我们除了吃些特色菜,还会让朋友们带点眉毛酥回去,也是弥补我年轻时第一次走进绿波廊,错过了好吃的东西,也错过了很多机会。
如今的绿波廊设施和环境都得到了改善,至于味道怎么样?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味蕾,我每次吃总是有不同的味觉,但能体会女王在这里吃的心情,她惊讶江南的船点是如此这般精致,就如“出盆四座已叹息,举箸不敢争先尝。”
相关阅读
2024-06-26 11:57:02
2024-01-24 12:34:39
2024-01-24 12:33:08
2024-01-24 12:31:00
2024-01-24 12:29:00
2024-01-24 12:27:26
2024-01-24 12:26:30
2024-01-24 1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