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小伙伴提出要我聊一聊毕业买房这个话题,我甚至怀疑你们在我家装了摄像头好吗?那其实我一个月前刚拿到了这个房产证,那也宣布我正式在上海定居啦。
那今天给大家正式讲讲上海买房的经历,之前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毕业两年以来,独自在上海打拼生活的一个心路历程。相信近期很多小伙伴们面临着上大学要去上海,或者是毕业之后想到上海工作的一个人生选择吧。
那当时马上要去上海了,真的是很惶恐。但是到了上海之后,我又发现生活成本这个东西其实是非常因人而异的,那我为了省钱再加上我不想和别人合租,于是我在郊区租了现在一套小小的两室没厅的房子,那一个月大概2000块钱。那如果在市区跟别人合租其实大概也是这个价格,如果在郊区你跟别人合租的话价格会更便宜。
其实我工作的单位有食堂和餐补,每天吃饭基本不花钱,那如果在市区CBD工作的话,每天吃饭的开销大概在50块钱左右吧,平时吃穿用还有交通费用,买衣服、打狼人杀、剧本杀这些娱乐,那在我每个月就要花掉500块钱的基础上,这些加起来的花销大概也只有2000多。除去租房的话,其实感觉和一部分人大学的生活费也差不多,剩下的钱其实都可以自由支配或者直接攒下来。
当了社畜之后发现真的娱乐时间很少,而且我还是那种对奢侈品和潮牌没有什么感觉的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宅在家里,所以在上海开销租房还是大头,那其他的又都是因人而异的。上海这个城市有一说一,我觉得对应届生还是非常友好的。
首先上海的政务服务比我老家要便捷太多了,工作人员的态度也非常好,像落户、社保之类的手续办理起来也非常方便。另外上海还有很多人才补贴政策,那如果有志于留在上海或者是计划在上海工作的小伙伴可以随时关注一下这些政策。怎么突然感觉像是在给上海政府做广告,反正近些年来上海也是盖了很多人才公寓,崭新、干净,而且租金便宜,像我现在2000块钱租到这套房子,其实就是政府的人才公寓。
上海虽然高大上的东西很多,但是真的不会像大家想象中生活成本那么高,什么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类的都不会的。上面说到租房对于一个应届生来应该是每个月开销的最大比重。所以就有很多小伙伴问我,就是毕业之后要不要着急买房,贷款买房?这个也是我为什么在标题里面去写负债百万的原因。
当然这个百万肯定不止是100万,那我从决定买房到真正买房,这两者之间的一个时间跨度大概在半年。那我就把这半年来的心路历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当然这些观点都是从我个人的主观出发,完全没有要求任何一个人像我一样做的意思。希望我这些想法、这些经历,可以给有计划买房或者是犹豫要不要买房的小伙伴们一些参考。
那首先说一下我为什么买房吧,那第一点就是我个人之前有几次理财的经历,比如说炒股、炒比特币然后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所以我觉得我这个人并不是适合那种高风险的投资理财,但是我个人的钱放在手里又很怕贬值,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在疯狂的印钱,那它们是在往全世界吸血,钱放在手里肯定是多多少少都会有贬值。
在我目前的认知条件下,我能想到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借贷来对抗通胀。那其次是因为租房真的有很多很多的不便,在外面租房的话其实都会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有些人可能刚搬进去3个月,房东就把房子卖掉了,那他也只能搬出去,没有任何办法。而且房东是不愿意提供他们自己房屋的信息来供你落户的。
那很多小伙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拖了半年,甚至一年都没有落户,耽误了很多事情。
第三就是我这个人的危机意识比较重,就我觉得我自己如果不是通过买房这种方式来逼自己攒下一些钱的话,那我很可能在老的时候就变成那种老无所依的情况,所以鉴于以上三点我就做出了这个买房的决定。那后来在这个半年选房的时间内,其实我看了很多套房子也在纠结,那我手里这些钱其中一个选择就是在郊区买一个大平层,甚至可以买一个别墅。那或者就是拿这些钱去市中心买一个很小平米的高层,或者很小平米的学区房。最后还是决定了在市区买一套学区房。
首先我买这个学区房肯定不是为我的子女考虑,因为我觉得我现在的状态距离我有子女起码还有五六年的时间,当然我瞎说的可能十几年也不一定。现在大家都知道其实上海房价走势是比较平稳的,当然我也不能预测未来房价的走势是什么样。
上海大部分的优质学校它为了控制生源的数量,还要求那些入学的孩子必须有学区覆盖范围内的户口。所以纯粹是出于它保值还有流通性的考虑我就选择了市区这样的一个学区房。还有一个选择这套房子的原因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就是我当时刚到上海的时候,因为我租的房子在郊区。一直挺渴望市区的生活,大家实际到了上海之后就可以知道,市区和郊区的生活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郊区它有一个新城,它可能一定程度上就自成一个体系,但是市区房子的面积很小,他们一小块都是连在一起的。当然我没有说郊区不好,上海郊区真的很好,我现在住在郊区我也很满意。只是因为当时刚来上海,你说谁不想感受一下这个花花世界呢?
除了这些客观上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些主观原因,就是我刚来上海的时候,我感觉大部分人都会不自觉的拿自己和身边的人进行比较观察一下,跟自己同一年毕业的同学都在过怎样的生活?或者是看看身边的同事他们过的都是什么样的生活?这个时候住在郊区其实肯定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因为大部分东西的社会价值其实已经被建构出来了。
简单来说我们就可以很粗暴地通过一个人的社会贡献薪资水平还有衣着打扮、拥有资产、职业、地位这些因素综合的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厉害?但是毕竟自己是来到了一个更大的平台,往往经过这些比较之后会发现身边的人他们的一些成就还有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可能是我努力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赶上的一个水平。
我有一段时间就是因为这种过度比较而产生一种非常焦虑的情绪,伴随着这种无力感,刚到上海的我就经常会有一种对于生活的消极态度,天天想的就是我躺在床上难道就不香吗?那同样的一个月的工作时间,那别人的薪资就是我的几倍多,或者说在其他行业工作的小伙伴,可能谈笑间就是几个亿的投资,我自己却还在目前的岗位做着一些比较基础性的工作。
其实这种想法跟上学时期的那些想法也很类似,就比如说身边的一些学霸、学神小伙伴已经被校长实名制推荐,或者已经被保送了,但是自己却还要面对高考,或者身边的小伙伴被父母带去别的城市读书了,但是自己却还要挤一个区10个名额来上重点高中。也会产生这种或多或少的无力感吧。
所以在上海生活其实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蛮复杂的,苦是肯定苦的,因为会见到很多优秀的人,一方面是可以激励自己前进,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开心其实也是开心的,一方面就像我刚才说的,其实上海的生活成本并不是很高,而且有趣的东西很多,每年的BW、CP还有CJ都是在给我续命好吗?
实在不行还可以回老家找一下温暖,所以上面这些其实也是我在这样一个不太富裕的状态下决定买房的原因,因为我觉得在面对生活这样一些无力感的时候,总要给自己一些目标,我虽然不能说目前买房是一个非常理性、非常正确的投资,那或许有人会说是韭菜,但其实那都无所谓,每个东西虽然都有市场赋予它的价格,但是一个东西你觉得是否值得去为它付出,主要还取决于你心里给它衡量的一个价值。
这个房子目前最主要的就是赋予了我努力的意义,还有在我面对未来这么多不确定性的时候,可以吃下一颗定心丸。而且对于我这种只有一套房子的人来说,确实没有考虑是否升值的必要。但是最后我还是想跟大家讲一下我目前买房之后的一个生活状态。因为我那边的房子是刚拿到房产证,还没有装修完,所以我现在还是处于一边租房一边交房贷的一个比较艰难的阶段。
以我目前的收入来看,我每个月大概有70%到80%的工资都需要用来还房贷,这个杠杆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应届生如果考虑买房的话,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承受能力。而且在目前房价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我建议大家可以在毕业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工资稍微涨上去的情况下再进行贷款买房。因为第一年大部分公司都有一定的试用期,那试用期期间你的工资水平也不会太高,然后再进行贷款评估的时候,你前期比较低的工资可能会影响你贷款的一个额度。
当然如果你毕业第一年家里可以支持一部分钱,再加上你不想贷款很多的话,那也可以尽早进行买房。那之前的一个小伙伴问过我说上海的房价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自己毕业之后到底要努力工作多少年才可以买得起上海的房子?
那首先上海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不仅包括市区的那一小块的位置,所以说整个上海不光都是武康路或者是巨鹿路那样的,或者是地理位置比较偏,再加上年代比较久的房子的话均价在2到3万左右,那郊区如果是新房的话均价是4到5万,市区如果不是特别核心区域的话,二手房价格大概在6到10万之间。
但是上海还是有很多小平米的房子可以选择,所以说并不会像网上说的那样什么在上海有一套房就资产千万,那么贵的房子其实也是很少的。我现在经常怀念我之前没有想要买房的那些日子,那个时候简直就是每个月都月光,而且还可以出国玩一玩什么的。所以大家在买房的时候还是要慎重考虑一下,自己是想过享受型的生活还是像我这样对未来比较焦虑,心甘情愿的为未来投资。
相关阅读
2024-06-26 11:57:02
2024-01-24 12:34:39
2024-01-24 12:33:08
2024-01-24 12:31:00
2024-01-24 12:29:00
2024-01-24 12:27:26
2024-01-24 12:26:30
2024-01-24 1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