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爱美之心,​上海人更“结棍”

来源:上海老底子
发布时间:2020-08-11 11:23:52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上海人好像更“结棍”。

  老底子有种讲法,叫“吃在广州,穿在上海。”反映了两座城市的市民对待“嘴巴”与“面子”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广州人对于穿着打扮好像并不起劲,一年四季除了冬季,另外三个季节都是一双拖鞋到处跑。侬以为穿拖鞋邋里邋遢,像煞“呒铜钿人”,其实,说不定人家就是大老板,袋袋里钞票“麦克麦克”。但广州人一顿早餐一定要上茶楼、酒家、餐厅去的,他们叫“喝早茶”。看字面,似乎是喝茶为主,其实不然,喝茶是幌子,广州人喝茶的仪式感是极其强烈的,广州人借喝茶之名,吃的却是极其丰盛的各类粤式点心,公认的就有“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麦、叉烧包、蛋挞;“八大金刚”:牛肉烧麦、排骨烧麦、肠粉、糯米鸡、沙琪玛、甜蛋散、煎堆仔、咸水角。

  上海人的早餐则比较简单,这与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是有关系的。上海是老牌的工商业城市,近百年来始终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形成了快节奏的社会运转秩序。大家“老清八早”都急着赶去上班,哪有时间和心情上茶楼“嘎讪胡”啊!条件好点的,上班路上买一只馒头(老上海人不管有没有馅,一律叫作馒头,没馅的叫淡馒头,有馅的叫作肉馒头、菜馒头、豆沙馒头等等),或者买只烘山芋,边走边吃;条件不允许的,把隔夜的冷饭用开水泡一泡,一块腐乳或者两根酱瓜,马马虎虎就对付过去了。

  当然,上海人的早餐也是有“四大金刚”的:大饼、油条、粢饭、豆浆,上点档次的还有小笼、生煎、咖喱牛肉汤等等,只是上班的日子不可能笃悠悠享用的。上海人的生活逻辑是,屋里厢苦一点没关系,泡饭归泡饭,但是出门的“行头”一定要“挺括”,否则被人家看不起,这是最最“塌招势”的。一条西裤,晚上睡前仔仔细细叠好放在枕头下,第二天上班穿出去,两根裤线压得笔笔挺,像熨斗熨烫过一样。这就是上海人讲究的面子,也算爱美之心吧。

  旧社会,上海有句老话,叫“不怕天火烧,就怕跌一跤。”说的是,家里穷得叮当响,烧掉没啥好可惜的,但跌一跤,万一把“出客”的西装跌破了,面子就没了,场面上就没法混了。新社会,老百姓翻身当了主人,生活一点点好了起来。

  不过,计划经济时代,欠账太多,很多问题需要慢慢解决。比如住房空前紧张,买衣服需要凭布票等等。外地朋友“嘲笑”上海人,一间小小的亭子间,十来平方米,住着祖孙三代四五口人。跑到上海登门拜访,打开房门,彻底震惊:房间虽小,但整理得井井有条,打扫得一尘不染,地板比饭桌还干净。五斗橱上,一只三五牌台钟滴滴答答响着,左边是红灯牌收音机,右边玻璃花瓶里插着一束盛开的塑料花。外地朋友禁不住夸奖起来,女主人却笑笑:“这叫螺蛳壳里做道场。”再一看女主人,那身衣服虽然是很普通的料子,但裁剪绝对合身,把女主人袅袅婷婷的身姿衬托得那么恰到好处。

  上海人的爱美之心由此可见一斑。改革开放之前,上海是引领服饰时尚的桥头堡。那时候,有人来上海探亲访友或者开会出差,都要领受一项光荣的任务,那就是受同事、朋友、亲戚之委托,更离谱的是,远房亲戚的亲戚的七大姑八大姨,或者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都会七转八弯地托过来,帮帮忙,到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代买几件衣裳。西装首选培罗蒙,皮衣必定第一西伯利亚;女装有鸿翔、朋街,男装茄克衫不是人立就是开瑞;女鞋有蓝棠,男鞋有博步,运动鞋有回力。

  要买布料自己裁剪,南京路有老介福,淮海路有大方,鼎鼎有名的老上海还有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三祥绸布店”。信大祥五十年代支援西北,整建制迁移到兰州去了,成了兰州信大祥,西北的第一大绸布店。宝大祥则成了上海人的好口彩,寓意只赢不输,还创造了上海特点的歇后语,叫“旱涝保收——宝大祥”“笃定泰山——宝大祥”。传说,当初宝大祥公私合营时,陈毅市长去宝大祥视察,陈市长问老板,公私合营后店名改不改?老板唯唯诺诺:“可以改,应该改。”陈毅爽朗地一笑:“不必改,我看宝大祥名字很好,很响亮,上海人民也很喜欢!”

  上海布店的收银方式堪称一绝,当然这种方式在其他店堂里也时有所见,只是布店里更普及,几乎每家布店都是统一模式。那就是,收银台设在店堂的阁楼上,营业员收了顾客买布料的钞票,开了收据,用夹子一夹,放在连接柜台与收银台的铁丝上,然后用力一掷,那钱款和收据便嗖的一声飞向收银台,出纳收了钱,找好零钱,在收据上盖了银货两讫的章,随后再通过那根铁丝,把夹子飞回给营业员。营业员卸下夹子上的零钱与收据,连同顾客买的布料,一起递到顾客手里。现在还能记得这番场景的一定是30、40、50后,估计60及其之后的都没有再看到过了。

  说起布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男的喜欢“的确良”,女的爱好泡泡纱。“的确良”还有一种讲法,叫“的确凉”,凉快的凉。用这种料子做的衬衫穿在身上,确实蛮凉快的,且洗好晒干是不用熨烫的,十分挺括。“的确良”开始来自国外,是舶来品,只有底子厚、路道粗的人,才有可能买到“的确良”,所以走在马路上,看到有人穿“的确良”,不是住在“上只角”的,就是海外有关系的。后来上海建造了金山石化总厂,自己有能力生产“的确良”了,才真正在老百姓中流行开来。上海为什么建造金山石化?传说是,有一年毛主席坐专列来上海视察,一天,主席午睡醒来,发现几个工作人员气喘吁吁赶回专列,主席关切地问道“为什么搞得那么紧张,去哪玩啦?”工作人员异口同声告诉主席,难得来上海,趁着午休时间买布料去了。主席问“哪来那么多布票啊?”工作人员回答,买的是“的确良”,化纤产品,国外生产的,不用布票。毛主席把这事记在了心里,回北京后,找来周总理,商量如何引进设备,生产自己的“的确良”,彻底解决老百姓穿衣难的问题。周总理很快找来相关部门的领导,以最快速度立项,在上海金山卫海边建造了大型石化企业。

  有了“的确良”,布票慢慢不那么“吃香”了,直至最终“寿终正寝”,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的确良”刚刚流行起来的时候,上海人以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为梦想,恋爱中的年轻人哪个不是穿着“的确良”去赴约的?

  那时候,上海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部缝纫机,不是蝴蝶牌就是飞人牌。而且,缝纫机一定是新娘出嫁的必备嫁妆。

  上海的家庭主妇心灵手巧,三天两头跑布店,淘零头布,或者用套裁的方式,两条裤子的料作可以套裁出三条裤子来。有一本上海服装裁剪的书,家庭主妇几乎人手一本。学裁剪、做服装的本事就是靠一本书、一台缝纫机自学成才的。还有绒线编结法、钩针衫基础教程的书,也是非常流行。早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就有编结名家黄培英、冯秋萍,技艺高超,花样百变,其知名度不比电影明星胡蝶、周璇“推板”。

  上海人的模仿能力也特别强,看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主人公的一件时尚衣裳,第二天就有可能风靡上海。比如1980年,香港那部经典电视剧《上海滩》,曾经轰动一时,每晚一到播放时间,万人空巷,而赵雅芝饰演的女主角冯程程在剧中穿的那件外套,更是一夜之间就出现在了上海的服装市场,女孩们发疯一样抢购,好像没一件冯程程衫就没有“台型”了。

  那时候,上海时髦服饰的风向标就在华亭路上。

  你以为追求时髦一定要钞票“木佬佬”,其实未必。有辰光,动点小脑筋,就解决了大问题。比如假领头。老底子,大家经济都不宽裕,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太多的衬衫供你天天轮换,再加上那时还没有普及洗衣机,真要天天纯手工洗衣服也是一桩麻烦的事,而上海人又特别爱面子,生怕衬衫领子不干净有碍观瞻,被人看低。于是,精明的上海人发明了假领头,一炮打响,意外走红,并迅速走向全国。假领头的好处十分明显,一是省了布料,二是省了钞票,三是方便洗涤,四是满足了人们爱面子的需求,可以天天翻花头,美观又干净,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都体现了上海人的腔调。

  这就是所谓“花小钱,办大事。”1988年,上海人毛阿敏第一次上央视春晚,演唱乔羽作词、谷建芬作曲的《思念》,除了那轻快的旋律和清丽的歌声瞬间征服了全国观众,还有毛阿敏那件橘色的演出服也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三十多年过去了,但说起毛阿敏那天穿的演出服,大家似乎还都记着呢!那是一件飘逸的蝙蝠衫,双肩嵌有垫肩,毛阿敏边唱边摇曳着模特步款款走来,真是翩若惊鸿,美如天仙,因而这件蝙蝠衫成为那个年代女孩们竞相模仿的爆款。金星曾在一次采访毛阿敏的电视节目中说,那时候哪个女孩去见大老板不穿这样一件蝙蝠衫?而毛阿敏却透露,这件蝙蝠衫还是在上海菜市场的地摊上淘来的呢!没想到吧,“英雄不问出处”,地摊货照样穿出美不胜收的效果来。

  比毛阿敏出道更早的文化浩劫年代,黑白颠倒、美丑混淆,即便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老百姓依然努力发掘着美,享受着美。

  那个年代,除了《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和一些鲁迅的作品,以及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书店里是没有几本书的,许多中外名着都被打成大毒草了,烧的烧,禁的禁。

  而在我们中学的男生中却悄悄地传阅着一本书,叫《马克思传》。看“马克思”是最革命的表现,但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哪里看得懂啊!只有中学生们自己心知肚明,看“马克思”是摆摆门面的,不为别的,就为书里有一张马克思夫人燕妮的肖像。

  燕妮的美貌让看多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铁姑娘”的小伙子们眼睛一亮。可以说,那是当时能够公开看到的唯一一张袒胸露臂的美女照了。其实,这恰恰反映了年轻人抑制不住的爱美之心。在一切美好事物面前,谁也抵抗不了内心的向往。

  后来,男生们又一遍遍地争看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难道这是为反复“温习”曲折的剧情,努力接受苏维埃革命传统教育?其实,男生们心中都埋藏着一个秘密,只是心照不宣,谁也不愿捅了那层窗户纸罢了。那是冲着电影中的一大段芭蕾舞《天鹅湖》去的。看惯了高亢激昂的样板戏,这时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委婉典雅的舞蹈,原来芭蕾舞可以跳得如此柔情似水,动人心魄!

  那个年代拍照,一律是手捧红宝书、胸佩领袖像章,谁也不敢“另类”的,否则就有反革命的嫌疑。

  连新婚燕尔拍张照片留念,也是一样的腔势,穿军装、带像章、捧宝书。我刚进单位那年,同事们在传说某某师傅的结婚照陈列在四川北路英姿照相馆的橱窗里,有一天下了班,我特意绕道去“参观”一番,橱窗里的结婚照陈列着四、五幅,除了新人的面孔不一样,装扮和动作几乎一模一样,像煞一只模子里刻出来的。

  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环境稍微宽松一些,爱美的女生拍照时有了新花样,最常见的是手拿阿尔巴尼亚画报摆Pose。照片洗印出来后,的确洋气多了。那个年代是坚决反对崇洋媚外的,但阿尔巴尼亚是和中国最友好的国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亲密战友,是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所以,谁也不好多说什么。

  男生们也很喜欢看阿尔巴尼亚画报,那是因为经常能从画报上看到身穿比基尼泳装、身材婀娜的社会主义洋妞。这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吸引力实在太大了。邻居小苏州,家里有本阿尔巴尼亚画报,记得封面是一个胖胖的阿尔巴尼亚女郎,身穿花纹比基尼,站在游船的甲板上,莞尔地望着远方,背景是蓝天白云,画面感极强。有一次小苏州“鲜格格”把画报拿到弄堂里“卖样”,结果被老山东屋里厢呃小阿妹借去当拍照的道具用了。两个礼拜后,小苏州不见动静,便去问小阿妹,小阿妹说拍完照又被隔壁前客堂的新嫂嫂借去了。再过了两个礼拜,小苏州又去问,说是被新嫂嫂厂里要好的小姊妹借去了。再后来,杳无音信,小苏州彻底“死心”。一本美丽的画报就这样开始了没有终点的“漂流旅行”。我跟小苏州讲:这都是“爱美之心”惹的祸,是好事,侬也算为普及美丽作出了特殊贡献!

  往事如烟。上海人的爱美之心深深镌刻上了时代的烙印,每一次时代的进步和变化也都会带来审美观的进步和变化。

  我们今天所处的是一个新的时代,国泰民安,展示美的舞台多了大了,观赏美的渠道丰富了精彩了,生活中的美处处可见了,关于美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高考结束后,美丽的天津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站在宽阔的马路上,刘广成茫然不知所措。他的内心比炎热的天气显得还要焦躁。  前期投资的几百万元已经打了水漂,[详细]

2024-06-26 11:57:02

  2024年上海两会拉开了帷幕。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向两会开幕致以热烈的祝贺。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详细]

2024-01-24 12:34:39

  新春佳节临近,上海口岸出口进口都忙。生腌熟醉、鼎丰腐乳、糕团点心等上海特色美食又开始热销海外。与此同时,肯尼亚玫瑰、荷兰郁金香等鲜切花密集进港,成为[详细]

2024-01-24 12:33:08

  上课间隙,一只怀了孕的鬃狮蜥安静地趴在授课老师身上,一双双童稚的眼睛好奇地盯着它,不时有人伸手上来抚摸。这只蜥蜴是《陆生动植物及自然探索》课的&ldquo[详细]

2024-01-24 12:31:00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发布。  根据龚正市长1月23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上海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详细]

2024-01-24 12:29:00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2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万元……”昨天下午,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龚正[详细]

2024-01-24 12:27:26

  昨天,市政协举行十四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市政协主席胡文容出席。  会议审议了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部分组成人员离任名单(草案)、[详细]

2024-01-24 12:26:30

  昨天,2024上海空间信息大会开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10余名院士与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北斗产业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为上海更[详细]

2024-01-24 12:24:01

  • 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4
  • 网站网址:www.tuiguang158.com
  • 内容合作:axlt6@qq.com
  • 声明:采集内容出问题请联系邮箱处理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