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区作为党的二大召开地和早期党中央机关驻扎地,红色资源底蕴深厚、数量众多、特色鲜明。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静安区红色资源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获悉,静安区正着力探索红色资源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会上,静安区委宣传部、区委党研室、区教育局、区文化旅游局、团区委、宝山路街道共同启动成立“静安区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工作联盟”。
去年11月,静安区委宣传部联动多部门共同制订发布《静安区关于开展红色资源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发力,推动构建常态化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工作联盟成立后,将负责总体统筹、指导、协调,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推进,推动部门协同、市区联动、馆校合作,推动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政府、学校、红色场馆、社会等各方面、各领域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教联体”。
据介绍,静安区百所中小学持续与区内10个重点红色场馆、红色主题展以及1个红色文化街区开展结对共建,已形成“十馆一路连百校”的联动工作格局。接下来,静安区将充分运用106处红色资源旧址、遗址,深入发挥红色场馆的专业优势与学校大思政课程的教学优势,积极打造“青少年友好”场馆,探索建立馆校合力育人长效机制。
当天,“静安区红色思政课程资源包研究共同体”宣布成立,“静安红课堂”品牌项目上线,明确统筹发挥好区级思政课教研员、红色场馆讲解员、思政课教师、青少年学生多方参与力量,建立常态化“双师双研”机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大思政课”,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思政课程、打造一批实践教学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实践案例。
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萧烨璎介绍,“静安红课堂”品牌项目依托静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育人功能,探索打造富有静安特色的红色“实景课堂”“行走课堂”,将思政课堂从校内向校外延伸,把青少年带到红色资源旧址遗址及纪念场馆,在历史发生地开展专题教学、参观教学、情感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青少年“沉浸式”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把课堂理论讲授与现场体验等实践教育相结合,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发挥实践育人实效。同时,探索推动“红色文化大思政课+跨学科”融合,联合物理、历史、美术等学科开展“红色建筑可阅读”“无线电波小实验”等趣味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美育、知识教育、社会实践等各环节。
相关阅读
2025-04-24 11:25:45
2025-04-24 11:23:16
2025-04-24 11:22:38
2025-04-24 11:21:24
2025-04-24 11:19:45
2025-04-16 11:59:35
2025-04-16 11:58:56
2025-04-16 11: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