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法治+非遗”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昆曲、锦溪宣卷、昆北民歌、沪剧小戏等本土非遗文化,让群众看见法治元素,听见法治声音。
一是昆曲宣卷弘扬法治精神。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宣卷为载体,精心创作法治戏曲作品,传递法治理念。昆曲《昆韵话法》将昆曲的听觉呈现和昆山风景的视觉呈现相结合,全面展现昆山在法治实践背景下和法治轨道上的发展成就,让听众在婉转悠扬的古老昆曲中感受现代昆山的法治魅力。获评第八届平安江苏“三微”比赛三等奖。锦溪宣卷《拜年》通过简明流畅的曲调讲述社区主任廉洁奉公、一心为民以及社区党员干部全力帮助基层贫困户脱贫的生动故事,增强了党员干部廉洁从业、拒腐防变的自觉性,筑牢了廉洁自律防线,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深化了人民群众对廉洁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让法治精神深深根植人民群众心中。
二是昆北民歌展现法治生活。田间起调,吴歌遗韵。昆北民歌在农耕劳作中起源,在田间地头里发展,在阳澄湖畔传承。 作为江南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昆北民歌随着社会进步和民族音乐的传承,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深度融入法治元素。巴城镇创作昆北民歌《架起连心桥》,以叙述抒情的语调讲述“法律明白人”普法进村居,让基层群众“小事勿出村,法理全知晓”的事迹,歌颂了法治为人民群众架起连心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创造群众幸福生活。周市镇创作昆北民歌《法治生活唱起来》,以舒缓悠扬的曲调赞美了行政审判、免罚轻罚、网格治理、法律服务等工作,展现了近年来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的成效,描绘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貌,深化群众对法治护航生活和谐安定的认同感。
三是沪剧小戏促进融合善治。淀山湖镇聚焦法治乡村建设,从群众法治需求入手,充分挖掘本土丰富资源,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沪剧小戏,打造“戏法同行”品牌,有效提升村民法治素养,助力基层依法治理。近年来,创作编排反映人居环境治理的《乡村会客厅》、宣扬廉政法治文化的《家庭公案》、展现扫黑除恶成果的《他来了》以及宣传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当心,当心》,将法治理念与传统戏曲相结合,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教育成效。其中,《乡村会客厅》荣获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银奖。淀山湖镇积极推动“法治小戏”扎根基层,通过举办“跨省法宣联动 推进乡村振兴”法治文艺专场演出等活动,让群众在休闲娱乐过程中自觉接受法治洗礼,惠及万余人。
相关阅读
2024-08-06 15:02:09
2024-07-31 09:09:37
2024-07-31 08:44:22
2024-07-30 07:54:03
2024-07-25 08:25:32
2024-07-24 08:02:51
2024-07-23 08:38:32
2024-07-22 08: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