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我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2022年共申请通过审定水稻新品种24个,其中国家审定6个,省级审定18个。市农科院选育的皖西麦0638主要品质指标在国家蛋糕类优质弱筋小麦评选中排名第一。
普查收集到位。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工作,普查队邀请老专家、老技术员、老师了解农作物种植历史。对近40年来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范围,整合各方面数据材料。组织普查工作人员150人,共培训600余人次,开展座谈会18次。先后完成5个县的全面普查、2个县的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普查定位258个农业老品种及野生近缘物种,提交国家种质资源库样品150份。
资源筛选到位。遗传资源普查出畜禽12个畜种(17个品种);鱼类种类有92种,隶属11目19科;水生经济动物含甲壳类、爬行类48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38种,农业微生物现阶段普查微生物菌株数量833株。筛选出特色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杨三寨神韭菜、霍山石斛、红灯笼辣椒、金寨猕猴桃、舒城黄姜等200余份。新建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圃5个,扩建霍山石斛原种保护圃20亩。自建设茶树资源圃面积200亩,收集茶树种质资源1500份,引进茶树品种150个。
体系完善到位。健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互联网+现代种业”示范行动扩大推广,形成农业种子全程追踪。依托种业大数据平台推动建立种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质量追溯体系,近年来我市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目前种质资源保护主体有事业单位9个,私营企业14个,产业协会1个,专业合作社3个,农户23个,建成植物原生境保护点4个,国家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个;建成畜禽遗传资源国家级保种场1个、省级保种场13个,保护品种有6个;建立国家级水生生物保护区5个、省级水生生物保护区1个。
政策扶持到位。投资350万元省财政资金,加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支持霍山县、舒城县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进行建设提升,支持示范区种子企业新建加工流水线和购置加工单机,有效增强全市供种应急保障能力。启动实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和种业监管执法年行动,落实农作物种子市场网格化监管制度,联合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构建分工明确、协作有力的“两法衔接”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种业市场净化长效机制建设。
相关阅读
2024-06-18 20:54:28
2024-06-06 13:37:13
2024-05-29 13:18:35
2024-05-27 16:23:02
2024-05-22 13:41:46
2024-05-18 12:09:20
2024-04-13 15:22:33
2024-04-10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