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哈尔滨银行:坚守普惠金融初心 跑出金融科技发展“加速度” ”

来源:财经网
发布时间:2020-09-01 10:39:19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凸显出金融科技在民生服务方面的价值。移动金融所具有的线上服务和支持,实现了疫情期间的“无接触”金融服务;科技发展带来的快速反应能力,则让银行得以结合现实需要,尽快丰富线上功能、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经营效率。

  在数字化浪潮下,金融科技在支撑银行转型发展中的分量日益加重。哈尔滨银行扎实践行“科技就在你身边”的服务理念,持续优化科技与业务的高效协同机制,提升市场响应速度、产品迭代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包括非接触式服务能力、非接触式经营能力及科技应用与场景结合能力在内的能力建设,在推进数字化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维护金融信息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行且坚毅  永葆普惠金融“初心”

  “普惠金融,和谐共富”是哈尔滨银行的经营理念,小额信贷是其发展核心。哈尔滨银行着力发挥金融科技、大数据发挥出基础性战略资源的核心价值,展现出金融科技在服务小微金融、惠农金融的方面的潜力,推进场景化获客能力和运营体系建设,建立业务新格局,不断丰富和拓展普惠金融内涵和外延。

  通过对积累的小微企业客户信息进行分析,使得哈尔滨银行在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方面能够有的放矢。哈尔滨银行通过移动金融探索“线上+线下”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能够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线上贷款申请、线上还款、线上提款、线上查询、线上授权、线上合同签署等服务功能。同时使线上增值服务成为可能,为小微企业提供免费的资金结算、代发工资、银企对账、理财等金融服务及生活缴费等非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此外,哈尔滨银行还建构了智能风控平台,从授信申请到贷后管理全面数字化,建立信用评估模型,降低了融资成本。

  在惠农金融方面,“科技惠农+体验至上”是哈尔滨银行着力打造的线上运营模式,“极简化流程”是其服务的核心设计理念。依托“手机银行+移动PAD”的一站式“云”贷款渠道,哈尔滨银行实现了“线上一键互动、线上申请调查、线上征信授权、线上模型审批、电子合同签约、线上提款还款”等全线上惠农服务,大数据+智慧农业技术使农贷业务全面线上化、自动化,基本实现全流程数字化。

  聚焦贷款流程,科技更新带来各阶段工作方式的迭代发展。哈尔滨银行惠农客户准入识别均通过线上智能决策体系,这让银行可以基于客户、业务导向、管理要求的变化,快捷调整模型及规则策略,实现贷前客户的精准识别。在贷中环节,哈尔滨银行可以基于行为表现,筛选出存量优质客户,匹配差异化判断标准,实现贷中审批决策效率提升。在贷后阶段,大数据技术可以全量分析存量惠农客户的历史还款表现,根据客户行为特征、建立信贷关系时间、最新人行信用评分等要素,确定贷后管理重点客户,提升贷后检查精准度及实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惠农贷款方面,哈尔滨银行2019年9月上线的“农闪贷”是标志性全线上农贷商品,其运营中即有众多科技支持。该信贷后台系统与建三江垦区系统联通,调用准确身份信息、土地承包信息等,确保农户身份与土地经营权真实有效。同时,哈尔滨银行依托日处理能力百万的自建风险监测引擎系统,让农户实现“秒申、秒批、秒贷、秒还”,解决了农民“借款难、到款慢、成本高”等问题。至2020年6月末,“农闪贷”实现惠农贷款全线上投放金额已突破3亿元。

  予智予力 执守创新发展“恒心”

  在普惠金融方面持续创新的背后,是哈尔滨银行持续不断的科技革新与投入。据了解,哈尔滨银行的科技革新经历了单机版、数据大集中、全面信息化、渠道网络化和服务智能化五大阶段。

  2018年8月18日,哈尔滨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上线运营,标志着“以账户为核心”向“以客户为核心”的理念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前端、后台两个方面。在前端客户体验方面,平台构建了可视化操作界面、统一业务操作流程及灵活的交易联动配置,通过一体化接入智能服务推动了智能厅堂的实现,提高了多渠道业务的灵活性和时效性,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在银行业务后台,“新一代核心系统”使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客户服务、流程再造、风险控制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促进了客户信息、操作风险的集中管理及交易与核算、前台与后台的分离,加速了新型业务产品的快速推广。

  其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也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如今的逾300人。银行内部系统由之前的20余套,发展到如今的近270套。

  以哈行搭建的较为成熟的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例,通过对产品类型和用户偏好生成的近200个标签,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客户分层、分群管理和运营,为一线客户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该行还使用移动运营商大数据,进行场景营销、精确营销,使客户服务下沉;对社保客群进行专题数据分析,解读社保客群的特点、风险偏好、资产配置情况等,提供精确服务;还可以通过获取人行征信、联网核查信息等外部数据,根据客户信用卡的使用情况及额度调整申请、审查客户信用情况,作出贷中管理的相关决策;在零售债项评级和对公客户评级中引入了客户风险画像数据,辅助业务排查欺诈风险和支持审批决策。

  此外,为节约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哈尔滨银行自主研发了押品风险估值系统。截至2020年7月末,该行通过该系统共计为客户提供了30余万次的免费评估服务,为客户节约评估成本超过4亿元。

  目前,哈尔滨银行的金融科技成果已应用到方方面面,现已形成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以及线下自助终端相结合的电子渠道服务体系。全行电子渠道业务替代率超94%,曾获2020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赛“综合智能平台银奖”、“2019中国电子银行金榜奖:最佳手机银行运营奖”“2019年度手机银行天玑奖”等诸多奖项。

  应势而谋  抓住风控价值“核心”

  在金融交易线上化发展背景下,信息安全、风控水平备受关注。哈尔滨银行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手段,打造了实时智能的风险监测平台。

  平台提升了哈尔滨银行支付、结算等交易风险监测水平,加强了对高风险交易的自动拦截、人工干预以及分类管理的能力,由此提高事前和事中风险防控能力。如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优化申请反欺诈和风险预警体系,使用随机森林、GBDT(梯度提升树)、XGBoost、LightGBM等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反欺诈评分模型;通过多头借贷、运营商、学籍学历等大数据技术,进行客户欺诈信息核验和贷后风险预警;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客户流失预警模型,预防高净值客户的资金流失。此外,哈尔滨银行也将逐步探索CNN(卷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和Docker(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容器化微服务技术,开展OCR(光学字符识别)智能识别和NLP(自然语言处理)文本识别技术的初步应用。

  认证工具方面,指纹、人脸、声纹、短信口令、短信护甲、数字证书(云证通)、蓝牙盾等多种认证工具不一而足;认证策略方面,“去柜面化”认证策略让客户无需到柜面进行申领开通,在线即可完成。认证方式方面,采用组合认证的方式,即可完成百万级别动账的认证服务。聚焦金融安全问题,哈尔滨银行现已具备指纹、声纹、人脸、活体检测、防视频攻击检测、身份证及银行卡OCR等技术储备。

  未来,哈尔滨银行将持续增强科技赋能,加快智能化、数字化、开放化转型发展步伐,发挥金融科技研发体系效能,提升金融科技应用及开放、创新与协作能力,不断优化服务和客户体验,让金融资源精准覆盖到经济体中的各个基本单元,打造内建生态、外联场景的数字化普惠金融生态圈,为智慧银行建设及数字化普惠金融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近期,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信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2023年成绩单。数据显示,2023年,招商信诺全年保险业务收入达346.45亿元,在2023年非上市寿险公司中[详细]

2024-02-27 10:36:23

  发行债券逐渐成为券商重要的“补血”渠道。1月份以来,券商发债进展不断更新,申万宏源等4家券商的百亿元级别债券注册申请获得证监会批复,同时,多家券商已[详细]

2024-01-22 09:42:40

  近日,华福证券发布低度酒产业研究系列研报显示,当前我国预调酒(低度酒的主要品类)行业规模已达71.56亿元。而据其此前预计,2030年,预调酒行业规模至少可达168.5亿[详细]

2024-01-22 09:38:28

  中国证监会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当前市场关心的IPO监管、退市、减持、再融资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强化发行监管,严把IPO入口关,[详细]

2024-01-22 09:36:26

  开年以来,尽管A股市场持续震荡,但是机构投资者对北交所上市公司热情不减。根据同花顺数据,截至1月21日记者发稿,2024年以来已有51家北交所公司受到机构调研。其中,[详细]

2024-01-22 09:32:47

  1月21日晚间,富国基金朱少醒、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中欧基金周蔚文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在管产品披露了2023年四季报。  其中,富国天惠LOF、兴全[详细]

2024-01-22 09:29:26

  近期,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全部预增,且盈利规模均超1亿元。这批上市公司在市场开拓、降本增效、新产品研发及上市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高附[详细]

2024-01-22 09:27:11

  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详细]

2024-01-22 09:25:05

  • 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4
  • 网站网址:www.tuiguang158.com
  • 内容合作:axlt6@qq.com
  • 声明:采集内容出问题请联系邮箱处理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