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委宣传部、市法宣办、市司法局部署开展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是紧抓重点对象,围绕主题组织竞赛答题。组织“法律明白人”、村(社区)“两委”干部注册使用江苏省“法律明白人”学习平台,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典常识,提升其法治素养和工作能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发动全市干部群众参加全国普法办开展的民法典知识竞答,掀起民法典学习新热潮。
二是发布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打造普法公开课。结合普法责任制落实,组织各职能部门向社会发布民法典典型案例,广泛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以案释法基层行”宣讲活动。充分利用典型案事件向公众进行法律解读,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公开课。组织“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润童心·典亮生活”主题活动,采取法治第二课堂、主题班会等形式,用生动的事例和鲜活的语言讲解民事典型案例,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学习了解民法典知识。
三是拓展宣传阵地,依托新平台提升宣传质效。开展全市网络普法活动启动仪式暨新业态网络普法活动,选取8-10个网络普法宣传点位,设计制作手绘地图,拍摄制作《网络普法地图》宣传片,扬州网等媒体平台同步上线。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等线上普法阵地播出原创民法典宣传优秀作品,组织参加全省优秀广播电视法治节目(栏目)评选,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媒体运用民法典解读社会问题。新打造一批民法典主题公园,将民法典等相关法治元素融入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便民服务窗口、法治公园、法治长廊等阵地载体。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道德评议、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堂等民主协商议事活动,排查调处婚姻家庭、相邻关系等民事纠纷,让民法典宣传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四是展示地方特色,“非遗+民法典”激活法治能量。以“美好生活·法典相伴”为主题,开展“非遗+民法典”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动,鼓励社会各界人士以剪纸、雕版、丝锦画、刺绣、漆器等形式创作法治文化作品,推动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的深度融合。聚焦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条款内容,用评话、清曲、扬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地位。征集创作一批微电影、动画、公益广告,宣传民法典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法治元素、弘扬法治精神、展现法治力量。
五是动员社会参与,志愿送法走进千家万户。开展“典亮生活·与法同行”志愿送法活动,充分发挥商户、外卖小哥等新业态普法志愿者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制作民法典宣传贴纸,通过随餐配送的方式,将法律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开展送法进村活动,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专业优势,围绕土地流转、农机租赁、农产品销售等法律问题,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开展民法典宣传培训,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学习民法典、运用民法典的意识和能力。开展送法入企活动,组织“八五”普法讲师团、“三官一律”等聚焦合伙投资、担保责任等涉企法律问题,以建议书、提示函、告知书等形式出具法律意见,推动市场主体专心创业、放心投资、依法经营。
相关阅读
2024-03-09 10:27:37
2024-03-09 10:26:29
2024-01-26 11:28:55
2024-01-26 11:25:17
2024-01-26 11:22:46
2024-01-26 11:20:08
2024-01-26 11:18:09
2024-01-26 11: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