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11月15日(记者张卓)11月15日,武汉大学万林博物馆“我们在一起”抗疫展迎来一群特殊的观众,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学科带头人王卫星带队,普外科主任丁佑铭、普外科党总支书记沈岚组织,该科室53名党员医护人员在这里开展一次特别的主题党日活动,回望抗疫历程,重温先进事迹,向身边英雄学习。
图为:展出的抗疫实物 央广网记者张卓 摄
万林博物馆内,复原的一线救治ICU场景,几百幅珍贵照片、抗疫实物,生动还原了抗疫工作全景,展现了医护人员生命至上、舍身忘死的崇高精神。一幕幕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将大家的记忆拉回到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期间该院普外科党总支共有101人支援抗疫一线。
在《生命之舱 希望之光》版块,大家驻足于武昌方舱医院展区,普外科党总支有9人支援武昌方舱医院。提起这座最早开始建设、最先实现患者治愈出院、最晚休舱和运行时间最长的方舱医院,大家满是自豪,回忆起在方舱医院支援的日子,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斗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党总支书记、武昌方舱医院设备科主任沈岚做起了义务讲解员,讲述了物资运行工作笔记的内容、党员之星证书和纪念T恤设计的故事。
图为:王建英在给同事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央广网记者张卓 摄
一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护士长、武昌方舱医院病友临时党总支书记王建英激动的向同事介绍着展品背后的故事,双眼不自觉的弯成了月牙。“这是我们成立病友临时党总支的照片,我们是第一个病友临时党组织、这是我们医院编制的工作手册,后来推广应用到其他方舱医院了……”
不为外人所知的是,王建英进入方舱医院工作时,自己70多岁的公公和丈夫刚做完手术不久,女儿也只有12岁,只能靠婆婆一人照顾。“当时是没有退路的,我们既是医务工作者,也是党员,我们不上谁上?为人民服务可不是说说而已。”王建英告诉记者。
图为:展出的抗疫实物 央广网记者张卓 摄
由于武昌方舱医院是最早开舱的,没有任何运转保障案例可参考,加上病毒也是未知的,王建英说,支撑着她和同事们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救死扶伤的专业精神。最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通过一步步摸索,一步步优化,形成了一套管理规范,并率先建立病人临时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取得了平安有序运转35天、入院患者0死亡、医务人员0感染、累计收治1124名患者、在全市最早实现患者治愈出院等一系列成果。
再次回顾抗击疫情的点滴,重温英雄城市武汉顽强不屈的抗疫历程,大家纷纷表示向榜样学习,在今后工作中继承和发扬抗疫精神,一起守护着共同家园。
图为:党员医护人员观展学习 央广网记者张卓 摄
相关阅读
2024-03-09 10:27:37
2024-03-09 10:26:29
2024-01-26 11:28:55
2024-01-26 11:25:17
2024-01-26 11:22:46
2024-01-26 11:20:08
2024-01-26 11:18:09
2024-01-26 11: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