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司法局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围绕上好法治课堂、化解涉疫矛盾、健全心理疏导、侵害强制报告四个方面,开展法治守护校园安全行动,助力维护校园平安。
普法宣传营造“学法”氛围。围绕《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进校园,积极协调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等共同打造精品校园法治文化,突出普法宣传趣味性,制作漫画、微视频供中小学学生观看学习,吸引学生主动“靠近法”“学习法”“尊重法”。定期开展“模拟法庭”“观摩庭审”等实境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法治熏陶,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加强在校学生法治信仰培育,以师生共学促进校内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矛盾化解构建“和谐”校园。以全县中小学春季开学为契机,联合县教体局、法院等,将校内近两年矛盾纠纷排查情况作为立足点,结合疫情政策优化调整后校园安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进行分析研判,制定校内纠纷问题化解工作方案。将调解阵地前移,在中小学校内设立“法护青春”信箱,加大校园矛盾排查力度,积极协调“家校社”三方联动,帮助学校在矛盾调解精准化等方面上好“开学第一课”,聚力将校内苗头性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心理疏导强健“内心”壁垒。推动“法治+心理”教育进校园,在全县中小学创新以心理教育融合法治教育“一疏一导”新思路,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围绕校园安全方面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在校学生讲解刑事责任年龄划分、违法犯罪行为危害等方面的法律知识。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分析校内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原因,引导心智未熟的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心态,教育学生自觉遇事找法,养成凡事合理表达自身诉求的习惯,练成法治守护“强心脏”。
强制报告紧盯“违法”底线。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联合县检察院、教体局等在全县45所中小学推广使用“心淮未来”强制报告信息平台,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智能化水平。将未成年人被暴力伤害、被性侵、被遗弃、被欺凌、被拐卖等行为,以及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等权利被侵害或面临被侵害等现象,纳入“一键报告”,打通违法举报“最后一米”。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红黄绿”三级预警机制,确保精准发现问题,极速解决违法行为,打造校园安全“电子保护伞”,守护校园安全法律底
相关阅读
2024-01-19 12:22:43
2024-01-19 12:20:56
2024-01-19 12:13:54
2024-01-19 12:11:42
2024-01-19 12:06:40
2024-01-19 12:04:51
2024-01-19 12:01:49
2024-01-19 11: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