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防止“职业吃货”钻空子
来源:最高法网站
发布时间:2019-12-24 09:50:35
近期,网上流行一个新的“职业吃货”群体。他们会在网购时,一边让商家退款,一边把商家发出的货物吃啃留下。
“职业吃货”群体呈现低龄化、无门槛化的特点。此前,媒体曾经报道过,多名在校学生利用“极速退款”服务规则诈骗网购平台。
“职业吃货”群体往往盯着商家的瑕疵,抓住商家怕被投诉的心理,迫使商家退款,把货吃掉。如此投机取巧便可轻松获利。如果商家一味退让,只会助涨不正之风。
“职业吃货”行为从小处说关乎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往大处说则事关网购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网络营商环境的稳健运转。 眼下来看,这种行为绝非简单道德层面的谴责所能杜绝,治理“职业吃货”行为,还需多方合力。
商家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和服务,以更过硬的质量避免被“职业吃货”们盯上。以诚恳的态度,和对方理论,并留存相关证据,通过官方途径进行维权。
平台要进一步改进完善交易规则,在充分保护买家消费者利益的提前下,也同时尽可能兼顾卖家利益,比如引入第三方鉴定机构、建立恶意退款黑名单等方式,避免“诬告”,从而更加平衡地维护双方权益。
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妄图坐收渔翁之利者加大惩戒力度。
此外,执法部门更要积极介入、对存在异动的账号,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督与审核,帮助互联网企业堵漏建制、预防违法犯罪。
新经济必然会产生新问题,治理“职业吃货”行为,还需商家、平台、执法部门齐心合力,以法律为手段,优化网络营商环境,促动行业进步。
相关阅读
2024-01-19 12:22:43
2024-01-19 12:20:56
2024-01-19 12:13:54
2024-01-19 12:11:42
2024-01-19 12:06:40
2024-01-19 12:04:51
2024-01-19 12:01:49
2024-01-19 11: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