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普法宣传轻骑兵”,
在全市率先试点“三所联调”,
武昌法治工作持续发扬首义精神,
连续12年
被评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
连续2年
全面依法治国专项考评位居全市第一。
大成武昌春风劲,普法潮涌逐浪高。“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武昌区完善区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民参与体制,健全普法工作联席会、调度会、专项工作协调会等机制,大力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推动形成全区社会各界都重视和参与的普法“大合唱”。
“七五”期间,武昌区普法受众200余万人次,全区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98%,居民法治获得感全市领跑。
▲“典亮湖北·法润武昌”民法典学习宣传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
主题活动贯穿重要节点
将宪法学习作为全民普法首要工作
2019年12月1日,武汉市工人文化宫内,一台别具一格的文艺演出正在上演,情景朗诵《我宣誓》、小品《都是集资惹的祸》、湖北大鼓《酒司机》,这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普法作品惹得台下掌声阵阵,掀起了全省“宪法宣传周”的大幕。
像这样形式创新的法治活动,武昌区还承办了很多。
在普法过程中,武昌区突出纲领性,始终坚持宪法至上,把新时代宪法学习宣传作为重中之重。
▲国家宪法日活动
开展活动突出宪法主题
制定每年宪法宣传周计划,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宪法专题学习,精心组织每年的“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采取专家串讲、巡回宣讲、主题演讲等方式,全面落实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和宪法宣誓制度。
2018年在全区开展“百名书记学宪法讲宪法”活动31场,2019年成功承办的全省“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突出重要节点开展学习培训
充分利用重要宣传节点和重大活动时期,推动“宪法+”主题宣传常态化,区妇联、消协、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公安分局等单位,广泛开展“3·8”妇女维权、“3·15”消费者权益保护、“4·15”国家安全宣传日、“6·26”禁毒日法治宣传等系列活动,确保“宪法+”主题宣传不断线。
先后开展宪法专题讲座和学习辅导100余场,区教育系统组织学生参加“学宪法 讲宪法”征文和演讲比赛,3人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5人次获得省市以上奖项。
合力构建“大普法”格局
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提供硬核法治保障
“十三五”期间,武昌区域经济能级不断跃升。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522.04亿元,居中心城区第一,年均增速达到8.2%。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自2016年“七五”普法启动以来,武昌区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全力保障下,坚持把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武昌区“十三五”总体规划、纳入“红色引擎+五线推进”总体布局、纳入全面依法治区的总体部署来科学谋划,为武昌建设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初任公务员宪法宣誓
重大行政决策纳入法治轨道
把重大行政决策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制定《武昌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合法性审查机制。多年来,武昌区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与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融入依法行政和执法司法全过程,不断提升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武昌区还坚持做到“五个一律”:
⊙提请政府审议的决策一律送交法制部门审查
⊙区政府常务会以及重要的议事会议一律要求法制部门参与
⊙所有政府合同协议等一律要经过法制部门审查
⊙所有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一律由法制部门统一把关
⊙所有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一律经法制部门审核后报批
坚持党建引领带动全社会参与
坚持党对法治宣传工作的领导,先后成立区依法治区(普法)领导小组、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区守法普法工作协调小组,围绕“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推动”五项职能,健全了由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统一领导、办公室牵头抓总、协调小组督促推动、街道部门各司其职的组织领导机制,汇聚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
用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
“夏律师,前段时间我们和一家公司签了一份合同,对方到现在还没有按照合同约定付款,有什么方法能快速解决这个事情?”11月7日,武昌区律师宣讲团成员夏新兵来到珞珈创谷,为企业负责人、从业人员和社会创业者开展民法典合同编法律知识讲座。讲座结束后,现场的中小企业负责人结合经营中遇到的有关合同问题进行提问,夏律师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这是武昌区“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专项法律服务行动的活动缩影。
近年来,武昌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先后入驻杨园国际企业中心、珞珈创谷等园区,组织律师定期开展法治讲座、法治体检,提供线上线下实时法律咨询、合同审核等法律服务,为园区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保驾护航”。
法治武昌建设迈入新阶段
普治结合探索超大城市矛盾化解好办法
2019年6月,由汉街派出所、水果湖司法所、湖北大纲律师事务所组成的警民联调中心正式成立。这是武汉市基层调解的一项创举,也为武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样板。武昌区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与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融入依法行政和执法司法全过程,不断提升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防治校园欺凌”法治宣传周启动仪式
率先试点“三所联调”化解矛盾
8月12日,武汉市社会矛盾纠纷集中化解专项行动武昌专场正式举行,参加会议的人员来到警民联调中心。这是武昌区在全市率先试点探索“公安+司法+律师”三元调解模式。
早在2017年,武昌就在全市率先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专业律师纳入调解领域,成立武昌区睿和天下调解中心,为群众提供更专业、高效的争议解决平台。成立诉调对接中心,组建171个调委会,近5年来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5万余件,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专业法律服务团队对接难点
针对近年来征收拆迁遇到的矛盾难题,武昌区大力推进法律服务进征收、进项目,制定《武昌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征收法律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整合全区法治资源,建立征收工作法律服务体系,“司法所+律所”服务团队与各街道各片区项目对接,参与方案制定、法律政策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有效规范征收拆迁流程,有力保障征收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推动全区各界参与普法“大合唱”
在“百名书记带头讲宪法、学宪法”系列活动现场,全区24家重点普法成员单位制作普法责任制展板30余块,每个单位都有2名工作人员在现场提供法治宣传和咨询活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是着力破解传统普法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门唱“独角戏”、“小马拉大车”难题的金钥匙。
武昌区扎实推进普法责任制,加快“谁执法谁普法”升级,推动形成全区社会各界都重视和参与普法的“大合唱”。
进一步做大普法“朋友圈”
先后制定《武昌区关于建立“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4个文件,区分责任对象、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任目标,细化完善部门和行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建立健全联席会议、责任清单、精准普法、工作管理4项机制,实现普法工作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进一步做大“朋友圈”、织密“责任网”、共筑“同心圆”。
依法办事能力成用人“硬标准”
制定《武昌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把普法工作纳入全区绩效考评“四张成绩单”,纳入全区立功单位评选的重要内容,通过“记落实账单、列责任清单、上荣誉榜单”等系列措施,激发各单位抓好法治宣传教育的内生动力。同时树牢法治用人导向,把“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作为选人用人的“硬指标”,营造了“普法有功、普法有为、普法有奖”的浓厚氛围。
探索青少年普法新路径
以学生带动家长并辐射社会参与学法普法守法
“治国理政是大典,社会生活当宝典,民唿我应真经典,有亮点。”9月16日,武昌区中华路小学的校园里传来了朗朗读书声,同学们诵读的是武昌区普法办制作的“民法典三字歌”。这是武昌区举办的民法典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之一。
武昌是教育大区,围绕青少年学法用法,探索出了一条以学生带动家长、以家长促进家庭、以家庭辐射社会的全民普法新路径。
据悉,近年来武昌区共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1个、青少年空间121个,率先实现校园法务室建设全覆盖,创新“家庭教育武昌行”“小手牵大手”等特色普法活动,“警校家”活动经验全市推广。
抓好法治课堂建设
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大力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同上一堂法治课”活动,推动法治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精心打造法治育人环境,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1个、青少年空间121个,开辟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第二课堂”,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
抓好主题宣教活动
针对青少年特性,用手抄报、快板、演讲、漫画、情景剧、木偶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宣传宪法、民法典、青少年保护法,让宪法意识、法纪意识、公民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根植青少年心中。小学生“漫画说法”经验在全国教育系统“七五”普法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抓好资源辐射带动
注重与辖区大学法律院系合作,开展“教育共享、法伴成长”“大手拉小手”等特色普法活动。率先在全市推行“警校家”模式,推动交警、学校、家庭三方联动、护学保畅。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推进校园法务室建设全覆盖,5年来协助处理校园法律事务102起。
法治文化阵地有了新突破
拓展指尖上的普法形式 打造一批文化品牌
“9岁小丫玩手机,充钱买币怎么办?他人信息莫乱发。小心被抓……”武昌区南湖街4名居民将民法典编成三句半,朗朗上口、风趣幽默。他们都是民法典宣讲团的成员。9月3日,武昌区14支民法典社区宣讲团正式成立,他们将走进社区,用讲座、咨询、文艺表演的形式为居民带来法治大餐。
据悉,武昌区坚持发挥法治文化的感召、熏陶、引领作用,通过开展“接地气”的法治文化活动,涵养和培育全民法治精神。
▲武昌普法云课堂线上直播
拓宽法治文化传播路径
顺应大数据时代特点,建成由“法润武昌”普法网络平台、“武昌微邻里”“大成武昌”“武昌律师”微信公众号、“武昌普法”抖音号组成的新媒体普法传播格局,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质效。
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建成武昌廉政公园法治文化园、四美塘宪法公园等八大法治文化地标,并通过零星插入、局部嵌入、元素融入、文化植入等方式,推进区直战线、街道社区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精心打造具有武昌特色的法治文化集群。
▲武昌廉政公园法治文化园
创作精品树立品牌
以“传承武昌精神、宣扬武昌人物、讲好武昌故事”为主题,组织创作了情景剧《家与加》、木偶剧《手机风波》等一批精品力作,推选先进代表、优秀作品参加法治活动评选,区公安分局民警刘五桥荣获“武汉市十大法治人物”,禁毒宣传片《在路上》获全省第二届法治动漫微电影三等奖。
相关阅读
2024-01-19 12:22:43
2024-01-19 12:20:56
2024-01-19 12:13:54
2024-01-19 12:11:42
2024-01-19 12:06:40
2024-01-19 12:04:51
2024-01-19 12:01:49
2024-01-19 11: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