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至27日,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到广东省深圳市,通过实地考察、参加会议、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国际商事法庭、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人民法院报》12月8日法周刊
家门口的 “最高法院”
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代表、委员们听取了第一巡回法庭副庭长胡仕浩的工作汇报,参观了信访接待中心和诉讼服务中心,并观看了国际商事法庭介绍短片,对第一巡回法庭的巡回审判工作、一站式服务、司法体制改革等工作印象深刻,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设立巡回法庭这一项司法改革举措非常成功。
代表、委员们在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参观信访接待大厅和诉讼服务中心
据了解,第一巡回法庭加强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通过立案前的筛选程序,简化办案流程和文书格式,缩短办案期限,使80%的行政案件通过快审程序审结,其余20%的疑难、复杂、有规则意义的案件,通过普通审理程序精审细判,真正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巡回法庭是老百姓家门口的“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积极改造诉讼服务大厅,为当事人提供来访登记、材料审核、移送扫描、立案办理一站式服务,有访必接,有访必谈,最大程度实现“就地吸附信访”“就地化解纠纷”。近年来,第一巡回法庭巡回区内涉诉信访矛盾呈平稳下降趋势。
代表委员说
肖胜方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
第一巡回法庭队伍带得好,服务做得好,案件办得好,巡回法庭的设立对于信访案件的处理确有作为。建议人民法院进一步利用高科技提升办案质效,同时希望法院加强和律师协会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业务水平,能够从律师环节让当事人更加理解法院判决。
冯 帆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
一巡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个巡回法庭,设立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一巡设立了15个巡回点,这对统一裁判标准、类案同判很有意义,希望能在全国推广。
侯华梅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郸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我切身感受到巡回法庭“下沉式”指导对于提高审判质效的意义。第一巡回法庭围绕服务大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成效显着。
甄 贞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
一巡注重案件大数据分析,总结反思审判实践经验,形成司法建议,找到案件规律并提出社会治理建议的做法非常好,建议全面推广。
曹义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第一巡回法庭实施扁平化管理、促进审判重心下移的改革措施非常成功,希望进一步推进。
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第一巡回法庭的设立为就地解决纠纷,打破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一国际商事法庭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提出建议,希望人民法院分享专题性法律案件数据分析成果,例如国际法、国际条约落地执行情况等有关情况。
“零距离”解纷 互联网“办案”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被评为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在这里,代表、委员们参观了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并观看了工作人员演示网上立案和案件办理的全程无纸化。
代表、委员们参观深圳中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观看工作人员演示网上立案
据工作人员介绍,深圳中院强化诉源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特邀调解组织增加到262家,特邀调解员增加到1326名,诉前化解纠纷达到2.6万件。
围绕“智慧服务”,深圳中院持续拓展“深圳移动微法院”平台功能,逐步实现诉讼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掌上操作、一号办通。智慧法院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网上立案27.7万件,开庭1万余次,调解6.7万次,电子送达43万次。
代表、委员们在深圳前海法院参观诉讼服务大厅
代表、委员们还走进了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导诉一体机,路线导航、诉讼指引、诉讼风险评估、案件查询、裁判文书公开……应有尽有,一键扫码轻松获取。导诉台提供咨询引导服务,不用排队取号,自助立案随时恭候。
作为深圳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单位,前海法院已经实现“互联网+”诉讼服务新模式,2019年11月启用新诉讼服务中心后,截至2020年9月,网上立案14193件,占全部立案总数的82.7%;完成电子送达7911件,充分提升诉讼服务便捷度,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路”。
代表、委员们考察前海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中心
代表委员说
李小琴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副校长
我是广东选出来的代表,对这里很有感情。在我看来,广东高院和深圳中院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勇于探索,司法服务意识可以说是都走在全国前列。深圳的智慧法院建设也非常有水平,老百姓立案非常方便,简易案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办结,非常便利。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智慧法院的完善也能发挥更好作用。
里 赞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机制体现出人民法院在社会化职能拓展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建议人民法院在履行职能的同时也要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廖虹宇
全国人大代表、海航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前海法院的信息化建设让我觉得非常震撼。
代表、委员们还肯定了广东三级法院先行先试、勇当先锋的排头兵精神,认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全业务、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化应用,让法官办案更便捷,诉讼服务更便捷,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案矛盾。
为粤港澳大湾区腾飞插上“法治翅膀”
11月27日上午,代表、委员们应邀参加《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补充安排》(以下简称《补充安排》)签署活动暨新闻发布会,亲身感受两地司法交流与合作实践。
代表、委员们参加《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补充安排》签署活动暨新闻发布会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广东法院立足审判职能,积极对接国家发展大局,坚持平等化民营企业司法保护,打造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完善多元化跨境纠纷解决机制,构筑一体化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加大专业化金融司法保护力度,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代表委员说
刘若鹏
全国人大代表、光启科学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深圳设立了知识产权法庭以后,这几年变化巨大,效果特别明显,法院系统对科技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期待法院可以公布更多的知识产权案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陈福利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成立以来,在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当中当事人选择适用域外法审理的案件共98起,直接适用相关国际条约的案件有十余起。建议统筹涉外审判工作,继续提升服务保障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能力,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赵玉秀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恒信集团董事长
我感受到了人民法院的高效公正,作为企业家,我们现在也很愿意到法院来解决问题。
陈志列
全国政协委员、研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一名在广东生活了29年,创业27年的改革开放受益者,我对广东法院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尤其是保障科技创新和提升营商环境有着切身体会。
鲁晓明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广东法院主动走出去,把服务窗口前移下沉到基层、企业,服务意识非常到位。
汤维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建议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调解、仲裁和法律服务资源共享机制,打破服务界限。
代表、委员们还提出,在司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以案释法,加大宣传力度,弥补两地对执法理念和条文理解之间的差异。
相关阅读
2024-01-19 12:22:43
2024-01-19 12:20:56
2024-01-19 12:13:54
2024-01-19 12:11:42
2024-01-19 12:06:40
2024-01-19 12:04:51
2024-01-19 12:01:49
2024-01-19 11: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