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会议的召开引起了境外媒体和海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多名海外专家学者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发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国家的“动员令”。
境外媒体关注“11个坚持”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18日和19日连续刊文指出,此次会议规格空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11个坚持”,强调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文章援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的话说,习近平讲话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鲜明的政治导向、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是指导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
《联合早报》还特别报道说,此次会议谈及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习近平从全局高度作出许多深刻阐述,如“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文章分析指出,会议强调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中国国内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喀麦隆论坛报》刊登记者基孟·希尔顿的文章说,中国政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多项制度和措施,不但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政策透明度,而且进一步推进了本国法律体系建设。不难看出,这些政策措施既能增强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也将有助于中国树立更好的国际形象。
《赫芬顿邮报》发表《世界邮报》总编辑内森·加德尔的评论文章称,中国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已取得很大成功。文章称,中国正在经历最重大的历史性转折——从行政命令到“依法治国”的转变。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进中国宪法,开辟了从行政决议治理方式过渡到所有政策都通过立法实施的治理方式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章认为,通往“依法治国”的道路会充满曲折,但中国在这条路上已取得很大成功。
法治领域成就受高度评价
多名海外专家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也对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中国法治领域的成就给予积极评价。
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梶田幸雄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积极评价中国近年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说,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以来,中国现代法律体系建设得到迅速推进,中国在法律的公平和公正实施上不断得以完善。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依法治国不断取得新成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进一步加大中国反腐力度,对中国各级官员形成约束,这表明中国的执政党勇于自我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执政能力。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社会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依法治国及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治体制研究室主任博罗季奇认为,依法治国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必要因素,是中国选择的一条正确发展道路。
斯里兰卡前国会议员苏利亚佩鲁马对《法治日报》记者说,“我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有很多新提法,中国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在从严治党方面,值得斯里兰卡借鉴学习”。
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彼得罗夫斯基认为,中国政府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这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都大有助益。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梶田幸雄说,中国的法律以人民为中心和基础,旨在给人民带来幸福感,保证社会的公正与正义。
梶田幸雄认为中国在完善法律体系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其中,公司法和民法典的制定尤为重要。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提到“社会责任”的问题,最新的公司法第5条也写入“公司必须履行社会责任”的规定,该规定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使人感到中国为推动建设以人为本的法律制度所作出的努力。
梶田幸雄进一步分析指出,2020年5月颁布的民法典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立了社会行为准则,规范公共权力,保障私有权利,成为促进法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石,起到在制度上基于中国国情保障公民主体地位的作用。此外,在中国推动完善法律体系中,推动向外界开放的法律比重很大也是重要特征之一。
斯里兰卡中国问题专家萨米塔·赫提戈说,中国的法治建设不仅将促进中国繁荣发展,也将为推动疫后世界经济复苏保驾护航。
梶田幸雄说,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国内社会经济稳定增长,还起到提高国际信誉、吸引外国投资的作用。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未来期待各成员国在投资和数字信息管理上制定规则。目前,中国正在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来期待中国在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中,以RCEP的签署为契机,推动各国在科学技术、金融科技、金融、医疗、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为所有成员国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阅读
2024-01-19 12:22:43
2024-01-19 12:20:56
2024-01-19 12:13:54
2024-01-19 12:11:42
2024-01-19 12:06:40
2024-01-19 12:04:51
2024-01-19 12:01:49
2024-01-19 11: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