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仪征市胥浦家园社区牢固树立以法治促稳定、以法治促发展的思想意识,努力打造社区法治建设新模式,促进了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社区由此被评为“江苏省民主法治社区”。
在胥浦家园法治广场上,LED显示屏、法制宣传长廊、法律咨询角这些法治元素等,与大理石上的名言警句、古诗词水乳交融,人们就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法治与文化的无声熏陶。
别样“广场” 社区法治深入人心
胥浦家园傍倚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胥浦河而建,是仪征首个农民搬迁安置“万人社区”,是典型的传统居住型与现代商业型混合的现代社区。社区环境优美,有占地约2.5公顷,为仪征市最大的社区公园。公园里有处法治新景与众不同,那就是法治广场。
法治广场由“一廊一标一台一屏一场”构成。其中“一廊”是指法治长廊,这里面有许多法治知识宣传,居民可以在这里受到法制教育;“一标”是指方圆标识,从它的造型和寓意来看,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那就是社区法治需要用“规矩”进行强化,这也是社区将“规矩”定为社区法治的底线的缘由所在,社区正是通过“立规矩”锻造社区管理的法治化,让社区管理与居民的生活在法制轨道上运行;“一台”是指国旗台,社区每月第一周的周一组织升旗仪式,以庄重的仪式,践行国旗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场”是指子胥广场,这里面虽然展现的是伍子胥过江、“浣纱女”、渔丈人故事等古老故事,但其实质传达的却是社区推动法治、自治、德治的有机统一的一种有益尝试,将“善义”文化发掘成文艺作品,在幼儿园、广场舞大妈和志愿者中传唱,全力培塑居民的“百善孝为先”的精神,由此升华将“舍生取义”,转化为公共利益优于个人利益的精神塑造,让社区法治之光熠熠生辉。
有效“融合” 社区治理井井有条
好好的绿化带上种满了蔬菜,养上了家禽,各种车辆随意停放……这些搬迁安置小区常见的乱象,如今,在胥浦家园踪影皆无。
章法有度,自成方圆。在胥浦家园,诸如楼梯道间杂物整治、家前环境差等困扰小区治理的难点、热点问题,总能在“居民公约”的柔性力量下,迎刃而解。
社区主任石民铭表示,“居民公约”是群众讨论出来的,姓“民”不姓“官”。我们既是“制定者”,也是“传播者”,更是“受益者”,所以我们大家都非常支持,也愿意共同维护好这个“大家庭”。
如今,居民正由“行政管理”转向“民主自治”,从不关心小区建设的“局外人”,变为小区建设献计献策的“主人翁”, 他们悄然成为了社区的自治者,法治的践行者,德治的拥护者,在“三治融合”中,享受着美好的“市民”生活。
撑起“大网” 社区生活平安无忧
从村民到居民,老百姓由原来的独门独院,到现在的多层、高层住宅,公共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为了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胥浦家园社区构建了“一站、两队、三室、五员”的组织网络。依托综治工作站,成立了社区保安队和义务消防队,并通过安全管理员、法治宣传员、民事调解员、治安信息员和平安志愿者,把这张平安网贯通起来。
与此同时,胥浦家园社区依托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人大代表工作站,成了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的“老娘舅”。家门口的工作站集民意、解民忧,为群众“代言”,为居民“发声”,真正畅通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在法院的支持下,物业纠纷巡回法庭落户胥浦家园,法官进社区当起了“和事佬”,运行一年多来,化解了50多起矛盾。物业纠纷人民调解与司法调处的无缝对接,为物业纠纷当事人提供了“便利、有效、低成本”的司法救济渠道,也让社区群众近距离感知法律的尊严。
在胥浦家园社区,法治建设网络与网格化社会管理共融共享,每个网格都是一个法治联系点,网格长、楼栋长既是矛盾调解员、也是维权信息员,还是法治宣传员,法治触角也由此延伸到基层最前端。法治网络的不断健全,也让社区更安全。
相关阅读
2024-01-19 12:22:43
2024-01-19 12:20:56
2024-01-19 12:13:54
2024-01-19 12:11:42
2024-01-19 12:06:40
2024-01-19 12:04:51
2024-01-19 12:01:49
2024-01-19 11: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