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宜君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以推进“法治宜君”建设进程为目标,深入推进“法治六进”工作,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面推进“七五”普法规划的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2019年,宜君县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
健全机制强领导 构建普法全新格局
积极构建普法工作领导机制。宜君县委、县政府坚持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及时研究解决普法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宜君县人大、县政协就普法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视察调研,督促工作进展,提出意见建议,促进规划事项的落实。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印发了《“七五”普法规划》,及时召开了启动会议,对“七五”普法工作作了全面动员部署,制定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督导检查办法,每年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强化问题导向,有力推进了工作的开展。
健全完善普法工作网络,制定印发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具体普法任务;推动普法工作网络向村、组延伸,实现县、乡、村、组四级普法工作网络全覆盖,基本形成全方位“大普法”的工作格局。
构建特色考核评价机制。宜君县委依法治县办不断修订和补充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总结工作中的新思路,查找新问题,县治县办每半年、年终都对各乡镇、各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各乡镇各部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全县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保证了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统筹资源凝合力 提升法治宣传水平
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县、镇、村、组四级普法网络的形成,有力推动了法治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以“法治六进”为载体,深化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加强“关键少数”的学法用法工作,开展“法治进机关、进单位”。坚持完善了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和领导干部任职法律知识考试及重大事件决策前法律咨询等相应制度制度,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的能力。
重点推进确保普法不留死角,筑牢普法阵地。以“两率一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科技之春(之冬)”、国家安全日、“国家宪法日”等重大主题活动为契机,推进法治进乡村(社区),组织各乡镇各部门通过采取出动法制宣传车、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设立咨询点、发放法律六进”图书、宣传彩页普法笔记本等法治宣传活动,为群众宣传宪法法律和提供法律咨询,介绍民间借贷等与农民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政策,答疑解惑,有效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
同时,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开展“法治进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实现教学计划、法律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推进法治进学校。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贴近实际的法治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送法律进企业活动、组织律师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从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积极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防范法律风险;结合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普法活动等,宣传效果明显。
法治实践提实效 打造特色普法品牌
宜君县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的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宜君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结合全县工作实际,成功打造县域“1+N”法治文化圈,提升法治文化影响力。以县城平安法治广场(LED显示屏)为中心,连接分布各乡镇的法治文化广场、村(社区)法治图书室,部分县级单位和社区安装的智慧普法媒体机,通过多种普法平台,充分发挥多媒体普法矩阵作用,开展“网络+实体”多彩普法活动,结合“文明执法示范窗口”“法治校园”“诚信守法企业”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不断深化,确保法治文化建设辐射全县各行各业,影响力覆盖整个县域环境。
“七五”普法以来,成功建成法治文化广场12个,采购大型LED屏2个,移动LED屏1个;在哭泉镇淌泥河村建成1条700平方米的法治文化长廊,设计制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门牌共1400余个,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不断推动该县“七五”普法迈向更高境界,取得更大成效。
相关阅读
2024-01-19 12:22:43
2024-01-19 12:20:56
2024-01-19 12:13:54
2024-01-19 12:11:42
2024-01-19 12:06:40
2024-01-19 12:04:51
2024-01-19 12:01:49
2024-01-19 11: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