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三十多年的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深入人心,从听法、学法到知法、懂法再到尊法、用法,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逐步提升……
8月5日,记者联系到已有14年社区工作经验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城东社区工作人员王海莺,通过电话采访向她了解近年来社区工作尤其是社区群众法律意识方面的变化。王海莺在电话里笑着说,“我先给你讲个近期我们调解的一起离婚后抚养费纠纷案,听完后你就能得到想要的答案。”她说,魏某和马某因感情破裂协议离婚,离婚协议约定婚生子由女方马某抚养,男方魏某向马某一次性支付婚生子抚养费5000元。离婚后,马某无固定工作和收入,魏某支付的抚养费无法维持和保障婚生子的生活及接受教育、医疗等各项费用,不符合法律规定,双方发生了争执。通过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先后三次调解,双方自愿协商达成一致意见,魏某一次性向马某支付婚生子抚养费30万元且魏某有探视婚生子的权力。“过去群众不懂法,家庭和邻里之间产生矛盾,会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邻里关系紧张。近年来,社区人民调解程序逐渐健全,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调解方式合理调解问题,缓和了邻里关系。2017年以来,社区受理矛盾纠纷调解案件数量明显减少。”王海莺觉得群众的法治意识越来越强了。
8月6日8时30分许,记者走进西宁市城西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有几名前来咨询法律服务和寻求法律援助的市民在等候。市民谢女士说:“我来法律援助中心是申请一名法律援助律师的。我要起诉造成我丈夫伤残的肇事司机,对方通过保险公司赔偿的费用远远不足支付我丈夫的后期医疗费和护理费。我家经济条件本来就困难,加上丈夫车祸受伤后一直住院。我之前到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后,回去收集整理了相关证据,填写了法律援助申请表,法律援助中心审核通过后,会给我指派一名法律援助律师。”
记者发现,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解答市民法律咨询,向市民详细解释受理条件及处理程序。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引导市民通过正确途径解决纠纷。
城西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孙安滨说:“近几年,法律援助案件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一方面我省法治宣传力度大,群众法治观念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法律援助扩大了服务对象范围。城西区司法局前几年年均受理案件200件左右,2017年以来年均受理案件240余件,12348法律服务热线电话接听频次也非常高。以前群众遇事通常会先上访,现在会先来我们法律援助中心咨询,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人民权益靠法律保障,“维权”“普法”“法治”等词汇早已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工作中,广大群众通过学习法律法规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生活因此变得和谐。
相关阅读
2024-01-19 12:22:43
2024-01-19 12:20:56
2024-01-19 12:13:54
2024-01-19 12:11:42
2024-01-19 12:06:40
2024-01-19 12:04:51
2024-01-19 12:01:49
2024-01-19 11: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