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积极探索“一核、三治、五共”的全域治理模式,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鄞州解法”。近年来,全区上下坚持法治为本、自治为基、德治为先,让民主法治成为基层治理底色。
法治引领自治,深化依法治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规范乡村干部群众的行为,让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成为习惯和自觉。依托“说事长廊”“桥头说事会”等载体,实施村级民主恳谈、村民说事等民主自治形式,规范小微权利,广泛听取民意。湾底村“双向提议”“决策五步法”、云龙镇“书记一点通”、陆家堰村“六点半说事会”,下活了村民自治一盘棋。用好村里的“小宪法”,定分止争,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
配齐配强设施,强化法治宣传。因地制宜,推进法治文化公园、法治长廊、文化礼堂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形成了湾底村宪法公园、非遗法治文化创作馆等一批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乡村法治文化载体;融入法治元素,丰富法治景观,搭建村民法治学校、法律图书阅览室、法治宣传橱窗等有效学法平台。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村文化融合发展,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
双清单一机制,推进德治建设。打造“义乡鄞州”品牌,东吴镇依托“乡贤库”,组织广大乡贤参与法治文艺汇演、道德宣讲,引领乡风良俗,实现道德教化。坚持德治润心,重塑淳朴之风,“花园议事厅”“平安家庭”“最美家庭”发扬守望相助、互敬互爱的传统美德,弘扬自我完善、无私奉献的时代新风。推动乡村德治“双清单一机制”模式全覆盖,小小清单背后既有严密的制度运行逻辑,又加入智慧化治理技术,形成了德治建设新风尚。
畅通最后一公里,为民便民利民。推进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规范化建设,由村级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组成的公共法律服务团实行“窗口坐班”和“微信在线”平行模式,线上线下实时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等服务,同时,村民自发组建的法治志愿团在日常巡逻与走访中将村里各项工作及时传达给村民,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多公共法律服务。
相关阅读
2024-01-19 12:22:43
2024-01-19 12:20:56
2024-01-19 12:13:54
2024-01-19 12:11:42
2024-01-19 12:06:40
2024-01-19 12:04:51
2024-01-19 12:01:49
2024-01-19 11: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