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苏州相城区阳澄湖镇爱丁堡小区南侧的空地上,几台工程机械车正在来回忙碌,对该区域进行覆土复绿。按照计划,未来这里将是供周边居民娱乐休闲的绿化带。而在三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派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景象。
环境顽疾让居民怨声载道,背后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解决这一问题,阳澄湖镇有着自己的“独门秘籍”。
重拳出击整治人居环境顽疾
爱丁堡小区是阳澄湖镇较早的商品房小区之一,小区最南侧为别墅区。由于开发商的误导,前排别墅业主在小区红线之外修建庭院、围墙,甚至有部分业主在装修时就把围栏扩建至排水沟沿线。长此以往,就造成了此区域违建林立、杂草丛生的乱象。
“过去几年里,针对小区南部的环境问题,村委会和有关部门也多次开展了整治行动。”沈周村党总支副书记浦国平介绍,但这些整治行动仅限于河道清淤、垃圾清理、杂草清除层面,整治效果屡有反弹。
去年,阳澄湖镇决定启动爱丁堡排水沟改造和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对小区红线以南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整治明确要求拆除该区域的违章建筑,杜绝业主的乱垦乱种现象。
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阳澄湖镇针对该区域开展了为期数月的攻坚行动。沈周村联合相关部门,集中拆除了别墅南侧的500米违章院墙,并完成了对私自开垦土地和堆放杂物的清理,目前正在进行覆土复绿。据介绍,该区域将用于建设绿化带,为小区及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法治+自治化解社会矛盾
根治困扰居民多年的环境顽疾,这本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好事,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2019年元旦前后,沈周村组织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发放通知,让业主了解相关情况,争取理解和配合。但整治行动却遭到了部分业主的反对,他们否认自家门前的建筑是“违章搭建”,认为自身利益受到了侵犯,并委托律师提起行政诉讼。
针对整治行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矛盾,阳澄湖镇采取的解决办法是“法治+自治”。具体来说,就是遵循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宗旨,同时发挥村委会、业主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自治作用,与业主积极沟通,推动问题解决。
在核实相关情况后,阳澄湖镇、村两级主要领导会同律师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并制定协调行动方案,法治自治并举,积极寻找多种途径化解此次矛盾纠纷。
“村党总支、村委会和小区业主委员会多次召开业主碰头会,讲清事实,陈清利害,以换取业主的理解与支持。”沈周村村委会委员、爱丁堡小区物管会主任丰秋生说,“我们还针对业主中的重点牵头人员,安排专人负责做其思想工作。”
镇国土所、城管中队、林业站、水务站和沈周村多部门联动,组织人员分组上门走访,与业主交流谈心,摸排信息了解诉求,并联系关联人员从侧面与业主进行沟通;镇司法所邀请法官和律师从法律层面向业主灌输红线理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8月,阳澄湖镇有关部门终于与全体业主达成共识,并开始对该区域内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
“四服务·两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爱丁堡小区拆违事件只是阳澄湖镇“法治+自治”实践中的一例。事件中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的背后,是阳澄湖镇在相关领域所打下的扎实基础。长期以来,该镇重视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和基层自治管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推进居民参与到自我管理中,切实感受法治力量。
不久前,阳澄湖镇岸山村邀请律师就日常法律知识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对身边常见案例的分析,引导党员群众规避法律风险。与此同时,岸山村还入户发放免费法律咨询联系卡,并设专岗,定点定时为村民和企业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广大群众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岸山村党总支书记施晓明表示。
据了解,“法治+自治”其实是阳澄湖镇的特色党建活动“四服务·两治理”中的一部分,其中的“四服务”即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两治理”即推进法治和基层自治。
“四服务·两治理”活动开展以来,阳澄湖镇在招商引资、走访企业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出45个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医疗义诊、助残帮扶、就业培训、法律讲座等服务活动,同时试点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村民道德积分等制度,探索出一条富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
相关阅读
2024-01-19 12:22:43
2024-01-19 12:20:56
2024-01-19 12:13:54
2024-01-19 12:11:42
2024-01-19 12:06:40
2024-01-19 12:04:51
2024-01-19 12:01:49
2024-01-19 11:59:59